要做最坏准备?中国两“铁哥们”都援乌抗俄,给我们敲警钟! 最近巴基斯坦和柬埔寨这两个咱们印象里的亲密伙伴,都向乌克兰伸出了援手,这事儿着实给咱们提了个醒——国际关系里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巴基斯坦2025年3月的时候,他们通过卡拉奇港给乌克兰运去了一大批援助物资,5000套急救包、200台便携式呼吸机,还有30吨抗生素,算下来值200万美元。 巴基斯坦外交部特意强调这只是人道主义援助,不沾军事装备的边,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专门在视频讲话里谢了巴基斯坦,话里话外还盼着多合作。 说白了,看着是人道主义的体面,实则全是精打细算的利益账。要知道,早在 2024 年 11 月,巴基斯坦国家航运公司就跟乌克兰粮食部签了协议,把从乌进口的玉米量从 50 万吨飙到 120 万吨,这可是占了巴玉米进口总量的 35%。 乌克兰农业部长紧跟着就表态,要 “优先保障对巴粮食供应”,还把玉米价格压到每吨 220 美元,比国际市场价低了 15%,黑海港口紧张的时候甚至答应走土耳其转口优先运,这对 2025 年外汇储备只够覆盖 3 个月进口需求的巴基斯坦来说,简直是续命的粮食通道。 更关键的是化肥生意,巴基斯坦每年往乌克兰出口 1.2 亿美元的尿素化肥,之前因为冲突断了销路,这笔外汇收入对卢比汇率刚稳住的巴国来说太重要。 援助一送出去,乌克兰立马松口 “简化巴方化肥进口关税流程”,预计 2025 年出口额能涨到 1.8 亿美元,这买卖划不划算一目了然。 要是往前扒,2022 年 8 月就有消息说巴军工厂给乌军供 155 毫米炮弹,2023 财年光这生意就赚了 3.64 亿美元,还顺带跟美国军工企业搭了线,所谓的 “私营渠道” 不过是遮羞布,毕竟国内军工厂都要 24 小时加班赶工,连自家军备库存都紧张到只够维持四天作战,这背后的利益诱惑藏都藏不住。 柬埔寨的操作更显 “聪明”,表面上派的是扫雷设备和专家,2025 年 6 月通过联合国送了 200 套自主研发的 “柬埔寨 - 1 型” 扫雷器,还给了 50 个培训名额,说是帮乌克兰清除农田地雷,实则藏着技术输出的算盘。 这扫雷器单价是西方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借着援乌的名头在国际上露脸,就是为后续出口铺路。 更实在的是外交利益,2024 年柬埔寨对美出口高达 127 亿美元,进口才 3 亿美元,美国一句 “关税从 49% 降到 20%” 的承诺,就足以让洪马内政府动心思。 要知道 2023 年洪马内上台后,一年吸引外资突破 60 亿美元,其中美日韩的资本占比飙升,美国还特意搞了 “创新与职业技术中心”,给柬青年发硅谷见习名额,这些诱惑比空泛的情谊实在多了。 有意思的是,这俩国家都把 “平衡术” 玩得溜。 巴基斯坦 4 月刚给乌克兰送完援助,转头就跟俄罗斯签协议,把俄原油进口量从每日 5 万桶提到 8 万桶;柬埔寨 6 月援乌,7 月就接待俄罗斯副外长,签了旅游合作协议,计划把俄赴柬游客从 15 万人次拉到 25 万人次。 一边拿着中国的基建支持 —— 中巴经济走廊是标杆,中资占柬外资的 24%,一边给乌克兰递资源,不是情谊靠不住,是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生存本能太现实。 巴基斯坦需要粮食稳民生、化肥换外汇,还想借西方牵制俄印合作;柬埔寨要靠美国关税优惠保出口、靠技术输出打品牌,顺便拿日本的投资。 他们心里门儿清,中国是重要伙伴,但乌克兰能给的短期利益更解渴。就像巴基斯坦《黎明报》说的,那批医疗援助就是 “巩固粮食合作的配套举措”,柬埔寨《金边邮报》也直言援乌是为了 “提升扫雷设备国际知名度”,没有绕弯子的客套,全是直来直去的利益交换。 这事儿最敲打的是那句老话:国际关系里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中巴、中柬的情谊确实有基建、合作打底,但当乌克兰给的粮食、外汇、市场机会摆在眼前,利益的天平自然会倾斜。 巴基斯坦宁愿让自家军工厂加班赶工也要赚炮弹钱,柬埔寨顶着压力跟美国签贸易协定,不是忘了 “铁哥们” 的情分,是真金白银的现实需求比什么都迫切。 毕竟对这些国家来说,一边维持和中国的深度合作,一边抓牢乌克兰给的即时利益,才是最稳妥的生存之道,至于所谓的 “阵营立场”,在民生和外汇面前早就排到了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