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靠“八股文”定人生的年代,一个年轻人在考场失利后,却突然站起来,拍掉身上的尘土,转身离开。 他不服输,但也不愿再回头。他叫徐寿,一个敢于背离时代洪流的人。 年少的徐寿,出身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按理说,他的人生剧本应该是苦读诗书,中举做官,光宗耀祖。然而他却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荒唐”的决定:不考了! 面对嘲讽、质疑、排挤,他却一头扎进了“奇技淫巧”的世界。他翻阅古籍,拆解西书,打磨水晶当棱镜,自己造钟表、做仪器,一心沉迷“格物致知”。 别人用算盘,他研究汽机;别人信风水,他追问化学。他家屋檐下的工具堆里,堆着的,是一个即将改变中国的未来。 那时的大清,闭关锁国、愚昧荒唐。他却敢大声说:“星命巫术皆胡言,实事求是方为学。” 等到洋务运动兴起,清廷想“师夷长技”,曾国藩却抓耳挠腮:“没人啊,我们谁懂造轮船?”此时,徐寿被人推荐到安庆军械所。官员们一脸狐疑:“你真能造?” 没有图纸、没有材料,他翻着《博物新编》,悄悄跑到洋人轮船上观察了一天。回来便开始动手,锯木打铁,昼夜不歇。 三个月后,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诞生! 四年后,他父子联手,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自主制造的小火轮——黄鹄号。没有洋人帮忙,全靠自己的手。他把造船图纸一页页抠,一颗螺丝一个钉子,全靠实操磨出来。 黄鹄号试航成功,曾国藩捋着胡须激动道:“中国人,果真能造出洋人的东西!” 但徐寿的野心远不止造几条船,他更想让全中国都“开眼看世界”。 他创办翻译馆,17年翻译出137部科技著作,化学、医学、矿产、电学……无所不包。 更厉害的是,咱们现在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最早就是他翻译并命名的。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氢氧钠钾等词汇,一点点写进中国人的脑子里。 有人觉得他“越界了”,一个造船的跑去翻译书、讲化学、讲电学。但他不理会,只说:“此为启民智,救国力。” 他设立格致书院,讲化学讲蒸汽,还自掏腰包,办起中国第一本科技杂志《格致汇编》。 甚至,还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挑战西方声学权威定律,震惊世界。 一个大清国的“匠人”,居然敢挑战国际科学结论!英国编辑震惊:“这人在中国,居然不当大官?” 66岁那年,徐寿病逝在格致书院办公室。他倒下时,手边摊着一本译书。 而他的儿子徐建寅,继承父志,在火药厂为国家做实验时,不幸因爆炸牺牲,搜救时,只找回他一条断腿。 他们父子,一个造船造机,一个研究化学火药,用生命为中国近代科技点燃了火苗。 在那个纸醉金迷的官场,徐寿没有功名;在那个人人信风水算命的年代,他埋头翻译化学、电学;在那个冷眼旁观的社会,他独自点亮了知识的火光。 他是中国近代真正的“科技第一人”。 有些人,生不逢时,却照亮了整个时代的黎明。徐寿,就是这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