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动物园无视提醒投喂猴子被抓伤 索赔引热议:规则与责任该如何界定? 近期,游客动物园无视提醒投喂猴子被抓伤的话题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贵州凯里动物园一名游客违规投喂猴子受伤后向园方索赔,园方爽快赔付却引发全网争论。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游客规则意识的缺失,更围绕“违规者受伤能否索赔”“动物园安全保障边界”等问题展开了激烈探讨,成为折射公共场景中权责界定的典型案例。 事件的核心脉络清晰却充满争议。11月7日,一名游客在凯里动物园游玩时,无视园区内“请勿投食”的明显警示牌,主动靠近猴子笼子进行投喂,过程中被猴子抓伤手部。事发后,该游客前往园长办公室求助,年近七旬的园长当即带其用肥皂清洗伤口15分钟,并建议及时就医注射疫苗,同时承诺承担部分医疗费用。游客后续就医共花费1474元,携带缴费凭证与园方协商后,园方当场转账赔付1000元,双方初步达成一致。 本应尘埃落定的纠纷,却在游客将经历发布到网络后升级。该游客声称自己因索赔遭遇“网暴”,感到十分委屈,承认自身存在疏忽,但坚称园方也有管理漏洞。面对网友质疑,他于11月10日再次发布视频强硬回应,明确表示1000元赔偿款“绝不会退”,并提出两点理由:一是动物园既然禁止投喂,就不该让猴子能伸出手抓伤游客;二是投喂时没有工作人员现场制止,园方需承担相应责任。 这番回应瞬间点燃舆论怒火,网友观点呈现一边倒的批评态势。多数网友认为,成年人应具备基本的规则意识和风险预判能力,“请勿投喂”的警示牌已明确告知风险,游客违规在先导致受伤,理应自行承担主要责任。有网友形象比喻:“过马路闯红灯被撞,难道要怪交警没拦住?”更有网友质疑游客的动机,认为其反复发视频回应是借争议蹭流量,“违规还获利”的行为有违公序良俗。 与此同时,涉事动物园的情况也让网友倍感心疼。据悉,凯里动物园并非大型商业化景区,而是由70岁老人独自打理数十年,园长靠微薄的门票收入维系动物喂养和园区运营,此前因朴素真诚的经营态度成为网红打卡地。事发后,园长并未纠结责任归属,不仅积极配合处理赔偿,还第一时间为肇事猴子的住所加装铁丝网,主动整改安全隐患,其负责任的态度与游客的强硬回应形成鲜明对比,更让网友为园长的善良“鸣不平”。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起事件的核心是“动物园动物致害责任”的界定。根据《民法典》规定,动物园动物致害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即园方若能证明已尽到管理职责(如设置警示标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等),则无需承担全部责任。在本事件中,园方已设置警示牌且事后及时整改,已履行主要管理义务,游客自身存在明显过错,但园方基于人道主义和责任担当选择赔付,并非法律上的强制义务。法律界人士提醒,游客违规在先却要求园方承担全部责任,既不符合公平原则,也可能变相纵容违规行为。 这起看似微小的纠纷,实则折射出公共场景中普遍存在的规则意识淡薄问题。近年来,动物园内游客违规投喂、翻越围栏等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可能导致自身受伤,还可能影响动物健康甚至引发动物伤人连锁反应。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本质上是网友对“规则被漠视”“善良被消耗”的反感——园方的主动赔付是善意,却不应成为违规者理直气壮索赔的理由;公共规则的设立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而非可随意突破的“摆设”。 目前,游客仍未退还赔偿款,事件虽未进一步升级,但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对于动物园等公共场馆而言,需不断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细化管理流程;对于游客而言,遵守公共规则是基本素养,更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这场争议也再次提醒所有人:公共空间的秩序需要共同维护,规则面前没有“例外”,只有人人敬畏规则、承担起自身责任,才能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让公共场景的体验更安全、更有序。
游客动物园无视提醒投喂猴子被抓伤索赔引热议:规则与责任该如何界定? 近期,游客
生活规制角
2025-11-14 02:23: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