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时许,我国076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从上海启程,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这艘舷号为51的新型战舰备受关注,它不仅是中国海军新一代两栖攻击舰,更被誉为全球首艘电磁弹射“无人机航母”。 清晨的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四川舰在五艘拖船的牵引下缓缓驶出,开始了它的首次海上征程。这次海试将主要检测验证该舰动力、电力等核心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川舰于2024年12月下水,经过近一年的系泊试验和设备调试,如今已具备出海试验的技术条件。海试是军舰交付前最关键的一步,意味着这艘巨舰距离正式服役又近了一步。 军事专家杜文龙指出,四川舰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在两栖攻击舰上应用电磁弹射技术。这项突破让四川舰能够搭载更多类型的舰载机,包括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 四川舰的满载排水量达到4万余吨,采用双舰岛式上层建筑和全纵通飞行甲板设计。这种设计不仅外观独特,更有实际作战考量。 双舰岛布局是四川舰的一大特色。前舰岛负责航海指挥,后舰岛专注航空调度,这种分离式设计能有效降低电磁干扰,提升高强度作战下的指挥效率。 与075型两栖攻击舰相比,四川舰的甲板宽度从30米增至45米,大幅提升了舰载机运作效率。甲板前部右舷的电磁弹射轨道长度超过100米,使四川舰成为全球首艘具备弹射能力的两栖攻击舰。 专家表示,电磁弹射技术特别适合无人机使用。因为无人机体结构强度较低,需要能量可调的弹射方式,而电磁弹射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四川舰的加入,将彻底改变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模式。传统登陆方式主要依靠坦克和其他渡海装备向滩头冲击,而四川舰可实现直升机、无人机和固定翼舰载机协同作战。 杜文龙解释,这种立体登陆方式让登陆速度显著提高。之前航渡速度与飞行器速度存在巨大落差,现在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海岸线施加强大军事压力。 更重要的是,攻击发起位置可以进一步远离对方海岸,实现“超越地平线作战”。这意味着登陆部队可以在更安全距离发起攻击。 在载机能力方面,四川舰可搭载约30架攻击-21隐身无人机,或混合搭载直升机与无人机,最高载机量达37架,远超075型的标准载机量。 四川舰的海试展现了中国海军惊人的发展速度。目前,中国海军已拥有10艘071型船坞登陆舰和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形成强大的两栖投送能力。 这些舰艇的组合堪称海上巨无霸。071型舰长约210米,满载排水量约2.5万吨,坞舱可容纳4艘726型气垫登陆艇。075型舰长则达到230米,满载排水量约4万吨。 这一舰队规模使中国海军一次可投送4个陆战合成旅,共计约1万至1.3万名士兵。这种投送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海军。 从2006年首艘071型舰下水,到2019年首艘075型舰服役,再到今天的076型四川舰海试,中国海军两栖力量在不到20年间实现了三级跳。 四川舰的出现,将推动海军作战范式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转型。杜文龙认为,四川舰将成为海上智能无人网络的核心平台。 与传统两栖攻击舰相比,四川舰的打击范围和打击效果将显著提升。它不仅能搭载更多重型装备,如气垫登陆艇和两栖车辆,还能在更远地点发起立体登陆作战。 四川舰优化的升降机布局也值得关注。两台升降机置于船体外飘位置,避免与甲板作业冲突,大幅提升舰载机转运效率。 后续四川舰还需进行电磁弹射系统专项测试、舰载机适配试验等复杂科目。根据075型首舰的海试周期推测,四川舰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初正式服役。 未来12到18个月,四川舰将面临一系列严格测试。从动力系统到电磁弹射,从舰机协同到实战演练,每个环节都是对未来作战能力的实际检验。 中国海军两栖作战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从近海防御到远海作战,从平面登陆到立体突击,四川舰代表的海军转型正在重塑海洋战略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