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继续接触中国,日本政界很紧张,担心琉球独立,西太平洋不保 最近琉球又开始举行游行了,还喊着驱逐美军,琉球不是日本的口号,再加上前段时间的联合国审议琉球主权,日本政界多少有点慌张了,所以又是频繁派高官赴琉球安抚又是怎么地的。 尤其是 7 月,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率领官方代表团访华,不仅祭拜北京通州的琉球王国墓地遗址,还强调要与中国保持紧密联系。 希望建立对话管道,且此次访华聚焦琉球与中国的交流,并未受日本中央政府外交口径的过多约束。 琉球与日本本土的裂痕,根源要追溯到146年前。 1879年之前,这里是个独立王国,国王接受北京的册封,官方文书用汉字书写。 明治政府派军队登陆后,强制废除了琉球语教学,拆毁了当地寺庙,连祖先牌位上的汉字都被勒令改成日文。 这种文化清洗持续了几十年,直到今天,70岁以上的琉球老人仍然记得祖父辈偷偷在家里说方言时的紧张神情。 二战结束时,《波茨坦公告》把日本主权范围限定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琉球并不在这个名单里。 但1972年,华盛顿和东京签了份协议,把琉球的行政管理权交给了日本。 这个决定至今仍是国际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因为琉球人自己从未被问过意见。 现在的结果是,这片只占日本国土0.6%的土地上,密布着32个美军设施,占了全日本美军基地总数的70%。 普天间机场的运输机每天从居民区上空起降,噪音测试显示峰值达到95分贝,相当于站在地铁进站时的轨道旁边。 今年3月的选举数据让东京坐不住了,主张扩大自治权的"嘉利吉俱乐部"拿下15个议席,得票率35%,这个数字比五年前翻了一倍。 更让人意外的是年轻选民的态度,一份针对18到30岁群体的调查显示,37%的人支持"建立联邦制或高度自治",这个比例在2020年还不到20%。 那霸市博物馆去年新开的琉球王国历史展,半年吸引了52万人次参观,其中60%是本地年轻人。 他们不再喊立即独立的口号,而是提出一个分阶段方案:2026年先办自治权扩大公投,如果通过就启动为期五年的过渡期,逐步收回外交、国防以外的所有权力。 政党负责人屋良朝助在接受采访时说得很直白:"我们会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往来,因为历史上我们本来就是邻居。"这句话在东京引发了轩然大波。 琉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只是个地方议题,从这里到台湾海峡直线距离600公里,到上海700公里,美军的F-15战斗机从嘉手纳基地起飞,12分钟就能进入台海上空。 如果琉球真的改变了政治属性,五角大楼在西太平洋的整个军事部署都要重新设计,日本防卫省内部有份机密评估报告,结论是失去琉球等同于失去第一岛链的锁扣。 不过现在琉球和日本的经济捆绑太过严重,某些行动或许会受到一些影响。 国际法学界对琉球地位的讨论从未停止,联合国托管理事会1972年关于琉球的决议,当时就有七个成员国投了弃权票。 中国学者提出的"国际监护+高度自治"模式,最近被几个欧洲智库引用在政策研究报告里。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由联合国临时监督,琉球自己选举产生政府,处理除军事外交以外的所有事务,过渡期后再由当地居民公投决定最终地位。 2026年的公投能否成行还是未知数,但独立派在民调中的支持率每个月都在涨,如果这个趋势持续到明年,公投通过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