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会议,可是刚下车,就看到几名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15 12:19:00

1950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会议,可是刚下车,就看到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向他走来,对他说:你被捕了!   1950 年夏,北京政协礼堂的政策宣讲会上,刘万春坐得笔直。   他是 36 军军长,起义将领代表,手指却在桌下无意识绞着衣角。   没人察觉,这位 “积极分子” 正通过下属,给台湾特务传军事情报。   时间拉回 1918 年,河北交河的刘万春攥着半块窝头,蹲在学堂窗外。   家里穷得供不起他读书,他却扒着窗户听先生讲课,心里埋着 “翻身” 的种子。   1924 年,他瞒着家人报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竟真的考上了。   军校里,他白天练战术,晚上啃兵书,毕业时成了同期最拔尖的学员。   1926 年,他加入国民党军队,从排长做起,把 “识时务” 刻在心里。   1930 年中原大战,刘万春跟着反蒋部队冲锋,左臂被子弹打穿。   他咬着牙指挥突围,战后被提拔为团长,在国民党阵营站稳脚跟。   兵败后逃到太原,本以为会被清算,却因作战经验丰富被傅作义收留。   1937 年抗战爆发,他率部在绥远抗击日军,虽没大捷却守住了防线。   到 1945 年,他已是绥远保安副司令,手下管着上万兵力。   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起义的消息传到绥远,刘万春彻夜未眠。   他看着地图盘算:跟着起义,能保兵权;顽抗,必败无疑。   毛主席提出 “绥远方式” 后,他第一时间找到董其武,主动要求起义。   1949 年 9 月,他率部起义,被任命为解放军 36 军军长,依旧管着旧部。   表面上,他每天参加改编会议,积极表态;暗地里,却总怕新政权靠不住。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来,刘万春的心思活了。   他偷偷把下属营长李玉浩叫到家里,关起门说:“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他让李玉浩以 “做生意” 为掩护,去天津联系台湾潜伏的特务。   第一次传情报,他写了 36 军的兵力部署,让李玉浩缝在棉袄夹层里。   特务收到后,回信承诺 “若局势变化,保你官复原职”,这让他更胆大。   7 月的一个深夜,刘万春在书房里写第二份情报,是部队改编计划。   窗外传来巡逻战士的脚步声,他吓得把情报塞进床底,手心全是汗。   第二天,他装作没事人一样去部队视察,还表扬战士训练刻苦。   李玉浩第三次送信时,被情报人员盯上,可刘万春还被蒙在鼓里。   他甚至计划着,等国民党 “反攻” 时,率部倒戈,捞个更高的官。   1950 年 10 月,组织上收到截获的情报,确认了刘万春的背叛行为。   考虑到他是起义将领,为避免影响其他起义部队,决定 “引蛇出洞”。   11 月初,上级通知刘万春 “到北京开军事会议,汇报部队改编情况”。   他以为是要被提拔,收拾行李时还特意带上了新做的军装。   11 月 8 日,他刚下火车,就被全副武装的警卫拦住:“刘万春,你被捕了。”   被捕后,刘万春起初不承认,直到特务和李玉浩的供词摆在面前。   他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反复念叨:“我以为没人知道……”傅作义得知后,亲自去找组织,说 “刘万春有战功,求给条活路”。   董其武也写了求情信,希望能从轻处理,稳定其他起义将领的心。   毛主席看了材料后批示 “不杀,进行思想改造”,给了他改过的机会。   在看守所里,工作人员没打骂他,而是给他讲革命道理,看新中国建设的纪录片。   起初他抵触,后来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画面,慢慢开始反思。   1955 年,他被释放,组织安排他到北京市政协整理文史资料。   他每天早早到单位,把民国时期的军事史料分类归档,做得格外认真。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说:“走错了路,能回头就是万幸。”   晚年的刘万春,住在北京的老胡同里,每天买菜、看书,过着平淡的生活。   他很少提过去的事,只在整理史料时,会跟年轻同事讲抗战的经历。   1985 年,他因病去世,临终前嘱咐家人 “要跟着党,好好过日子”。   如今,他的名字只在少数文史资料里出现,很少被人提起。   但他的经历证明,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及时回头,被时代接纳。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刘万春)

0 阅读:211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