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中国导弹基地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日本敢走错半步,中国万枚导弹直接包大饺子。 因为最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抛出一句极具挑衅性的话——如果中国大陆通过出动军舰、使用武力统一台湾省,就等于日本进入“存亡危机事态”。 偏偏这时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抛出的报告,算是把中国火箭军的 “家底” 给扒了个底朝天,不过也正好印证了为啥日本不敢真的走错半步。 这份追踪了五年的报告里说,中国火箭军 136 个导弹基地和生产厂区里,超过 60% 都完成或正在扩建,新增的建筑面积快 200 万平方米了,差不多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光北京那个生产东风 - 26 的工厂,五年就扩了 50%,单层厂房改成多层不说,还堆了不少仓储设施。 更有意思的是卫星图拍的画面,厂区里洲际导弹的金属弹体堆得跟小山似的,阳光下反光刺眼,生产线 24 小时灯火通明,美媒都忍不住用 “像印钞机一样运转” 来形容,这产能确实够唬人。 数据更是实打实的硬通货。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今年 6 月的数据显示,中国自 2023 年起每年新增近百枚核弹头,现在总数已经突破 600 枚,虽然比美俄少但增速肉眼可见。 五角大楼更细致,2025 年的报告直接估算出 3500 枚左右的导弹库存,其中洲际弹道导弹 400 枚、中程 1300 枚、短程 900 枚,还有 400 枚巡航导弹。 单说被称为 “航母杀手” 的东风 - 26,美媒顺着发射器数量倒推,算出来至少有 500 枚,要知道这导弹射程 4000 到 5000 公里,覆盖日本列岛是绰绰有余,而且年产量能达到 72 辆发射车,每车还能装 3 枚弹,库存只会越堆越多。 更别提东风 - 16 这种短程导弹,射程 800 到 1000 公里,从福建发射到日本本土也就几分钟,精度能控制在 10 米以内,打机场港口一打一个准,2025 年上半年跨区演练时已经亮过肌肉了。 真要是动起手来,打法早就不是瞎轰乱炸了。参考乌克兰战场的教训,第一波肯定先敲掉日本的 “眼睛” 和 “盾牌”,也就是散落在各地的预警雷达和爱国者防空阵地,这些玩意儿一旦被端掉,后续导弹就能长驱直入。 第二波再瞄准舞鹤、大凑这些海军基地,把港口和补给线炸瘫痪,到时候日本那些宙斯盾舰就算没被直接击中,也会因为缺油少弹变成停在海上的废铁。 第三波才轮到造船厂、军工厂这些工业节点,把他们的再生产能力废掉,断了长期对抗的念想。这种层层递进的打法,配上充足的导弹储备,完全是教科书级别的 “精准瘫痪”。 更关键的是日本那点防御根本扛不住。虽然有 8 艘宙斯盾舰,装了 “标准 - 3” 拦截弹,还有爱国者系统,但东风系列导弹要么是 5 马赫以上的速度,要么带机动变轨技术,专家算过单次拦截率撑死 70% 以下,面对多波次饱和攻击简直是杯水车薪,跟用渔网挡洪水似的。 何况中国还有后手,西北、华北的导弹基地里,120 多个深埋式发射井都伪装成了风力电站,东风 - 41 能公路铁路机动发射,25 马赫的速度连美国反导系统都头疼,更别提日本了。 海基还有 8 艘 094 型核潜艇,搭载的巨浪 - 3 射程超 12000 公里,就算陆基基地出问题,水下还能发起二次打击,这 “三位一体” 的威慑可不是闹着玩的。 日本自己还在火上浇油,一边买上千枚美国战斧巡航导弹,一边把 “出云号”“加贺号” 改成能装 F-35B 的准航母,冲绳还部署了 12 式地对舰导弹,想着靠这些玩意儿撑腰。 可他们忘了地理上的硬伤,整个日本列岛狭长,重要目标全挤在沿海,完全暴露在东风导弹的射程里,所谓的 “海上生命线” 台湾海峡,更是分分钟能被封控。 美媒的分析其实说得很明白,中国这万枚导弹的储备,就是给敢插手台海的势力划的红线,日本非要往枪口上撞,那 “包大饺子” 的结局可不就注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