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猛打猛追,基辅还拒绝谈判? 普京断言:来年他们会哭着求和谈 俄乌战场早已分出强弱态势,俄军刚拿下顿涅茨克红军城这个战略枢纽,转头就对基辅的能源设施展开密集空袭,寒冬里的乌克兰正面临取暖和作战的双重困境。 就在这节骨眼上,12日乌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基斯利察突然宣布,今年年底前不再与俄方进行新谈判,理由是此前的对话毫无实质进展。 面对基辅的强硬表态,普京的回应干脆利落,断言现在拒绝谈判的乌克兰,来年迟早会哭着回到谈判桌前。 很多人觉得基辅敢硬气到底,全靠西方盟友的鼎力支持,但这所谓的“支持”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2025年1-9月西方承诺的680亿美元军事援助,实际交付且能投入使用的只有320亿美元,交付率还不到47%。 而且已交付的武器里有23%因为零部件缺失、维护不善或者体系不兼容,只能堆在乌克兰西部仓库里当摆设。 美国更是直接釜底抽薪,7月1日就下令暂停了波兰境内的武器转运,30枚“爱国者”拦截导弹、25套“毒刺”防空系统还有上千发炮弹,至今仍被锁在仓库里,而此时的乌克兰正面临俄军大规模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 西方援助的水分还不止于此,乌克兰安全局9月披露,半年内至少有2.3亿美元的援助武器“失踪”,部分甚至流入了中东黑市。 德国承诺的180辆“豹2”坦克,到10月只交付了52辆,其中12辆还得返厂修发动机,真正能上战场的不足40辆。 这些数据戳破了“西方全力援乌”的假象,所谓的支持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承诺说得天花乱坠,实际能帮乌克兰扛住俄军攻势的少得可怜。 反观乌克兰自身,清廉指数仅25分,在177个国家中排第144位,议会腐败严重,官员频繁索要贿赂,西方援助的资金有多少能真正用到前线,恐怕只有少数人清楚。 外援靠不住,乌克兰的后院也早已不稳,2025年7月,泽连斯基政府通过法案削弱反腐机构独立性,直接引发了俄乌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基辅、敖德萨、哈尔科夫等17个城市都有民众走上街头,高呼“可耻”的口号抗议。 这场示威不仅有平民参与,还有退伍军人和前线士兵,他们不满政府在腐败问题上的不作为,更厌倦了看不到头的战争。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显示,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经从之前的65%下滑到35%。 2026年总统选举临近,他根本不敢冒着丢失选票的风险与俄方和谈,毕竟一旦同意放弃部分领土,国内的抗议浪潮只会更加汹涌。 反观俄罗斯,却是越打越从容,根据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披露的数据,俄罗斯2025年计划生产2500枚各型号远程导弹,还有250辆新型T-90M主战坦克和1100辆装甲战车,这样的军工产能是乌克兰完全无法企及的。 俄军还针对性地打击乌克兰的援助运输线,“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能在250公里范围内干扰西方武器的制导系统,让不少精确制导导弹变成无头苍蝇。 红军城的沦陷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座连接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扎波罗热的交通枢纽,不仅是乌军的补给中转站,更是防御体系的核心。 如今被俄军控制后,乌军在顿巴斯的防线彻底断裂,想再组织有效反击难如登天。 乌克兰不是没有过体面停战的机会,只是一次次被错过。 曾经乌军攻占库尔斯克部分领土时,本可以用这些土地换回自家被占领土,结果被俄军收复;普京通过特朗普提议用其他被占领土对等换取乌军从顿涅茨克撤军,也被泽连斯基拒绝。 当时的基辅或许觉得有西方撑腰,能把局势扳回来,可现实却是领土越丢越多,外援越来越不靠谱,国内矛盾越来越尖锐。 现在拒绝和谈,本质上是无牌可打的无奈之举,毕竟手里没了战略要地,没了足够的武器,没了民众的广泛支持,谈判桌上只能任人宰割。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回应其实已经点明了关键,基辅关闭对话渠道,俄方只能通过特别军事行动实现既定目标。 随着冬季来临,能源短缺的问题会让乌克兰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而俄罗斯的军工生产还在持续发力,前线俄军的弹药供应充足。 西方盟友的援助热情正在被不断消耗的库存和内部分歧冷却,美国优先保障自身战备,欧盟内部匈牙利、斯洛伐克明确反对继续加码,这样的局面下,乌克兰的抵抗还能坚持多久? 普京的断言绝非空穴来风,战争拼的是国力、是民心、是可持续的作战能力,这些恰恰都是乌克兰目前最欠缺的。 基辅现在硬撑着拒绝谈判,不过是拖延时间的权宜之计,等来年春天,当库存武器消耗殆尽,西方援助彻底缩水,国内抗议再次升级,恐怕真的只能主动找俄方求和。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俄方回应乌克兰宣布中止谈判:现在不谈,将来哭着回来谈 2025-11-14 10:06·鲁中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