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传来最新消息! 11月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开启欧洲之行,首站到访希腊。期间,他与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举行会晤并签署天然气供应意向书,希腊将在今冬为乌克兰提供天然气支持,助力其应对冬季能源需求。 这个消息听着是雪中送炭,细琢磨却满是耐人寻味的门道。谁都知道,乌克兰的能源命脉早就被战争搅得支离破碎,境内的天然气管道多次遭袭,本土产气能力暴跌,往年冬天还能靠从俄罗斯进口勉强过冬,如今冲突之下这条路彻底断了。泽连斯基这趟欧洲行,与其说是外交访问,不如说是一场“过冬求援之旅”。 希腊敢接下这个担子,确实让人有些意外。要知道希腊自身的能源情况也不算宽裕,本土天然气产量有限,大部分依赖进口,去年冬天还因为能源价格暴涨引发过民生争议。现在主动给乌克兰送天然气,表面看是盟友间的相互扶持,背后其实藏着欧盟的整体考量。欧盟早就把对乌援助当成了政治正确,希腊作为欧盟成员国,这波操作既能讨好欧盟核心圈,又能在国际上刷一波“人道主义”好感,这笔政治账算得相当精明。 更有意思的是天然气的来源。希腊自己都要从挪威、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现在转手支援乌克兰,相当于把欧盟的集体援助,换成了自己的“人情”。这些天然气大概率会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跨境管道输送,运输成本最终还是要摊到欧盟的援助预算里,希腊等于空手套白狼,既没亏什么实际利益,又赚足了口碑。 对乌克兰来说,这纸意向书更像是一颗“定心丸”,而非彻底的解决方案。意向书不等于实际供应合同,具体供多少、按什么价格供、能供应多久,这些关键问题都还没敲定。冬天的能源消耗是个天文数字,希腊的供应能力有限,顶多只能缓解部分地区的燃眉之急,想靠这一笔援助扛过整个冬天,显然不太现实。泽连斯基心里清楚这一点,所以希腊只是首站,接下来他还会走访其他欧洲国家,目的就是四处“化缘”,拼凑起过冬的能源缺口。 这场能源援助的背后,还是地缘政治的博弈。俄罗斯原本是欧洲的主要天然气供应国,俄乌冲突后,欧盟拼命摆脱对俄能源依赖,转而从美国、中东采购。现在欧盟给乌克兰送天然气,本质上是用自己的能源短缺,换对俄制裁的持续加码。乌克兰成了这场博弈的棋子,冬天的冷暖与否,全看欧盟的援助力度和政治风向。 普通乌克兰民众可不管什么地缘政治,他们只关心冬天能不能取暖、能不能用上稳定的电力。这纸意向书能不能真正落地,能不能让饱受战火之苦的人们少受点冻,才是最实在的问题。毕竟战争已经让太多人流离失所,若连冬天的基本取暖都无法保障,所谓的“援助”不过是空洞的政治口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