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1月18日)表示,我们美国愚蠢地把芯片市场输给了台湾。美国需要 H-1B 移民来制造电脑芯片并“培训我们的人民”。 这话听着就特别离谱,先不说里面藏着的原则性错误,单说他对芯片产业的理解,那简直就是刚入门的门外汉。首先得把话说明白,台湾是中国实打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是中国的一个省,压根不存在“美国输给台湾”这种说法。 他嘴里的“台湾芯片市场”,说白了就是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这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里的一环,更是咱们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朗普把中国的一个地方产业当成“对手”,本质上就是没把一个中国原则当回事,这可是最基本的认知错误。 先抛开原则问题不说,他说“输给台湾”这论调,更是把芯片产业的发展史理解得一塌糊涂。美国芯片产业的优势没了,根本不是“被谁抢走了”,全是自己当年战略出错埋下的祸根。上世纪中期,美国在半导体领域那可是独一份的厉害,晶体管技术、极紫外光技术的苗头都是美国先搞出来的,可当时的决策层太保守,硬是把好机会给错过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转折点,就出在极紫外光刻机上,这玩意儿是造芯片的“核心设备”,靠激光每秒几万次轰击锡滴产生等离子体,再通过精度达到原子级别的镜子聚焦成像,技术复杂到普通人想都想不明白。 可当年英特尔那些美国大公司,偏要押宝在旧技术上,想着延长旧技术的寿命,就是不愿意用这种能带来变革的新方案。再看亚洲的企业,果断砸钱推进这种新技术的商用化,荷兰有家厂商更是干脆收购了美国相关的技术资产,建起了专利壁垒。 等美国反应过来的时候,第一批设备早就运到亚洲的工厂里了。现在台积电的市值都超过一万亿美元了,而以前的行业老大英特尔,市值只剩一千多亿,这明摆着是美国自己把好机会弄丢了。 至于说靠H-1B移民来救芯片产业,这想法更是找错了方向。造芯片根本不是“有人手就能干”的体力活,而是需要全产业链配合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从精度达到原子级的镜片制造,到无缝钢管穿孔、炉外精炼这些配套设备,再到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每个环节都得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还得全球各地的企业分工配合才行。 美国现在的问题是造芯片的环节早就空心化了,本土工厂连熟练的技术工人都缺,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厂,就因为工人不够、技术也不稳定,进度一直拖拖拉拉,这哪儿是靠引进几个技术移民就能解决的? 说白了,芯片产业怎么布局,是市场几十年慢慢选出来的结果。美国厉害在芯片设计,高通、英伟达在全球都是老大;中国台湾地区专注于芯片制造,台积电掌握着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咱们中国大陆则在芯片的封装测试领域稳居世界前列,这样就形成了互相配合的全球产业链。 特朗普想靠政治手段把产业链往美国拽,本身就违背了行业规律。就像美国搞的那个芯片法案,砸了不少钱补贴本土的产能,可英特尔的工厂项目直接延期到2030年了,这事儿急不来。 特朗普说这些话,本质上还是老一套的贸易保护主义,出了问题不找自己的原因,要么把锅甩给别人,要么就想走捷径。 可芯片产业从来都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更容不得政治瞎掺和。美国要是真的想重新把芯片制造这块儿抓回来,该做的是正视自己当年的战略失误,在技术研发上长期砸钱投入,而不是喊着“输给谁”的口号转移矛盾,更别把希望寄托在移民政策上。 毕竟,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逻辑是互相配合,不是对着干,这是无数企业用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的道理,不是某个人几句糊涂话就能改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