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王震率十万大军进入新疆,却苦于没煤取暖,这时,李四光告诉他:“我有个学生,叫王恒升,找到他就能找到煤!” 王震当下就安排人去寻王恒升。那时候新疆刚解放,好多地方还没通电话,只能靠人跑着打听。手下人跑了五个县,问遍了当地的地质站和老矿工,才听说王恒升在两个月前去了哈密附近的山里,说是在找一种特殊的矿石。王震心里急,天眼看着就要飘雪,士兵们晚上在帐篷里裹着两层棉衣还冻得睡不着,有的连喝口热粥都难,他当天就带了四个警卫员,开着一辆吉普车往哈密赶。 吉普车在戈壁滩上跑了一天,轮胎还陷进了沙坑,几个人轮流推车,手上全磨出了血泡。到了山脚下,又没了路,只能徒步往里走。走了大半天,终于在一个临时搭的土坯房里看到了王恒升 —— 他正趴在桌子上画图纸,桌上摆着几块黑褐色的石头,身上的衣服沾着泥,脸冻得通红。 王震走上前,开门见山说:“王同志,十万大军在等着煤过冬,李四光同志说你能帮这个忙。” 王恒升一听是为军队办事,立马放下笔,拿起桌上的一块石头:“首长,我这阵子在山里转,早就发现这边的岩层里有煤的痕迹,就是还没找到主煤层。现在咱们就走,我知道一个地方大概率有。” 第二天一早,王恒升带着王震和十几个士兵往山里走。那山特别陡,有的地方得手脚并用爬,风刮得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走了三个多小时,王恒升停在一处山壁前,蹲下来敲了敲石头,又用手抠掉表面的浮土,露出里面发黑的层理:“就是这!你们看这煤线多粗,下面的煤层肯定薄不了。” 可挖煤没那么容易,没机器,只能靠镐头刨、铁锹挖。士兵们轮着上,有的手上冻裂了口子,沾了煤末子疼得钻心,也没人停下。王恒升也没闲着,一会儿指导大家怎么挖能避开断层,一会儿又去查看挖出来的煤块,判断煤层的走向。到了第三天傍晚,有个士兵喊了一嗓子:“出来了!大块的煤出来了!” 大家围过去一看,铁锹铲出来的煤块黑得发亮,扔到火里 “噼啪” 响,火苗一下就窜高了。王震拿起一块煤,攥在手里,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当天晚上,第一批煤就运出了山,送到了附近的军营。锅炉点起来的时候,整个军营都沸腾了,士兵们围着锅炉烤手,有的还煮了一锅热汤,喝着汤嘴里直念叨:“有煤了,这下能好好过冬了!” 接下来的几天,更多的煤被挖出来,不仅解决了取暖,还能用来发电、烧饭。王震专门找王恒升,想给他记功,王恒升却摆了摆手:“首长,不用记功。我本来就是学地质的,能为新疆、为大军做点事,是应该的。对了,我还有个事要跟您说 —— 我在这山里勘探的时候,还发现了铁矿和铜矿,都记在本子上了,以后建设新疆,这些肯定用得上。” 王震接过王恒升递来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坐标、岩层数据,还有手绘的矿产分布图。他抬头看着王恒升,突然明白,李四光推荐的不只是一个会找煤的人,更是一个把新疆的资源、国家的需要装在心里的人。后来,那片煤矿成了新疆的重要煤产地,而王恒升的笔记本,也成了新疆后续矿产开发的重要依据。谁也没想到,当初为了取暖找的一块煤,竟成了新疆工业发展的第一块基石,更让十万大军在新疆扎下了根,为后来的屯垦戍边、建设边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王震率十万大军进入新疆,却苦于没煤取暖,这时,李四光告诉他:“我有
非凡历史
2025-11-18 23:37: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