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 年,68 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 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又将一顶 “千古第一罪人” 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康熙那天在乾清宫翻旧档,翻到索额图当年的罪证时,手指在纸面上划了半天,最后重重拍在桌子上。旁边伺候的李德全赶紧跪下来,连大气都不敢喘。康熙没看他,只是盯着那份写满 “谋逆” 字样的供词,嘴里念叨:“朕当初给了他多少恩宠?他是赫舍里家的人,朕的发妻堂弟,朕让他做大学士,让他掌着朝政,他倒好,一门心思帮着太子谋逆。” 这话得从十年前说起。那时候太子胤礽还没被废,仗着康熙宠他,越来越没规矩。索额图作为太子的外叔公,不仅不劝着,反而暗地里帮太子拉帮结派。京城里一半的官员都被他拉拢过去了,有的送钱,有的送地,甚至还有人把女儿送进太子府。康熙一开始没当回事,觉得亲戚帮衬太子也正常,直到有次木兰秋狝,他才发现事情不对劲。 那次秋狝,康熙带着太子和一众皇子去围场,夜里突然听到营外有动静。他让人去查,结果抓了几个索额图派去的兵丁,从他们身上搜出了令牌 —— 那是能调动京郊驻军的令牌,还是索额图偷偷仿造的。康熙当时就火了,连夜让人把索额图从京城叫来。索额图到了围场,还嘴硬说自己是帮太子 “维护治安”,康熙直接把令牌扔在他脸上,骂他 “狼心狗肺”。 从那以后,康熙就开始盯着索额图。查来查去,查出的事越来越吓人:索额图不仅仿造令牌,还跟太子商量着,等康熙下次去南巡,就在半路截住,逼着康熙退位。甚至连退位后的 “安置” 都想好了,要把康熙软禁在南京的行宫,一辈子不让回京。 康熙哪能忍这个?他一辈子诛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从来都是他拿捏别人,还没人敢这么算计他。所以 1703 年那回,康熙没给索额图任何辩解的机会,直接把他扔进宗人府。有人劝康熙,说索额图年纪大了,好歹留条全尸,康熙只说 “饿死他,让他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 抄家的时候更热闹,从索额图家里搜出的金银珠宝能堆满半个国库,还有好几箱子写给太子的密信,信里全是怎么夺权、怎么打压其他皇子的主意。康熙看着那些信,直接下令 “索额图的儿子一个不留”—— 不是他心狠,是怕这些人长大后记恨,再跟太子勾连起来,到时候又是一场大乱。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了了,没想到五年后,康熙跟大臣们聊起太子的事,又提到了索额图。他说:“朕这辈子见过不少奸臣,鳌拜专权,吴三桂谋反,但都没索额图可恨。鳌拜至少没敢动朕的皇位,吴三桂是外人反,索额图呢?他是朕的自家人,却帮着太子害朕,这不是千古第一罪人是什么?” 这话一出口,满朝文武没人敢反驳,“千古第一罪人” 的名号就这么定了。 可谁也没想到,半年后,康熙去京郊的皇陵祭祖,回来的时候特意绕到了宗人府旧址。他站在那间曾经关押索额图的小屋前,沉默了半天,突然对李德全说:“当年索额图有个小孙子,才三岁,被他奶娘抱走了,你还记得吗?” 李德全愣了一下,赶紧点头:“奴才记得,当时抄家的人要抓,是奴才看孩子太小,没敢上报。” 康熙叹了口气:“别让他待在京城了,送回赫舍里老家吧,给点田产,让他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李德全懵了,问:“万岁爷,您不是最恨索额图吗?怎么还留着他的后人?” 康熙看着远处的树林,轻声说:“索额图有错,罪该万死,但孩子没错。朕恨的是索额图的野心,不是赫舍里家的人。再说,朕当年能娶赫舍里氏,索额图也帮了不少忙,就当是还他这一点情分吧。” 那天的风很大,吹得康熙的龙袍都飘了起来。李德全这才明白,康熙不是铁石心肠,他恨索额图,是恨他背叛,可也没忘了当年的情分。只是这份情分,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让外人知道 —— 毕竟,“千古第一罪人” 的帽子已经扣下,他这个皇帝,得让天下人知道,背叛者绝没有好下场,哪怕留了一脉,也只能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过完平凡的一生。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
非凡历史
2025-11-19 00:37: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