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3岁老人正给领导倒水,领导低头一看,这老人竟穿着空军专用的拉练

非凡历史 2025-11-19 05:37:37

1983 年,63 岁老人正给领导倒水,领导低头一看,这老人竟穿着空军专用的拉练裤,心下一惊,急忙询问老人:"您是不是当过兵?"谁料,老人语出惊人:"曾打下 7 架敌机,还在开国大典上飞过。" 领导手里的搪瓷杯 “哐当” 一声撞在桌沿,半杯热水洒在办公桌上,他顾不上擦,眼睛直勾勾盯着老人,声音都有点发颤:“您说的是真的?开国大典的空中梯队?还打下七架敌机?” 老人把铝制水壶放在桌角,抬手擦了擦鬓角的汗,脸上没什么波澜,只是轻轻点头:“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不值当提。” 领导赶紧拉过一把木椅,让老人坐下,又让隔壁办公室的同事再倒杯热水来。等老人端着新倒的热水抿了一口,领导才接着问:“您当年开的是什么飞机?开国大典那回,我听家里老人说,飞机都得凑着用,是不是特别紧张?” 老人手指在杯沿上慢慢蹭着,眼神飘向窗外的老槐树,像是回到了那年秋天:“那时候我刚从航校毕业半年,分配到华北军区空军。接到受阅命令时,心里又怕又激动。开的是架改装过的 P-51,原来还是国民党的飞机,咱们缴获过来修好了,机身刷得亮堂堂的,机翼下绑着红绸子。练了一个月,每天天不亮就起飞,就怕编队飞歪了。大典那天,我在第二梯队最后一架,往下看能看见天安门城楼上的红旗,听见底下的掌声像潮水似的,手都有点抖,但脑子不敢乱,盯着前面飞机的尾烟,一点不敢偏。” “那打下敌机是在朝鲜吧?” 领导追问。老人点头,声音沉了些:“1951 年冬天去的,刚到那边就遇上美军的 F-86。第一次空战是在清川江上空,我跟长机飞编队,突然看见十几架敌机冲过来。有架 F-86 绕到我后面,我赶紧推杆俯冲,再猛地拉升,绕到它侧面,瞄准了就开炮。看着它冒黑烟往下掉,心里才松了口气。还有一次更险,我的飞机左翼被打了个窟窿,引擎也坏了一个,仪表盘全黑了,我凭着感觉往回飞,落地时起落架没锁住,摔在跑道上,断了左腿两根骨头。” 领导这才注意到老人走路时左腿有点跛,原来不是老寒腿,是打仗落下的伤。“那您后来怎么到咱们单位做后勤了?” 老人笑了笑:“伤好后没法再开战斗机了,就转业回了老家。找工作时没提以前的事,觉得扫扫地、倒倒水也挺好,不用再担心哪天回不来。” 当天下午,领导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市档案馆。翻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份泛黄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名录》里找到了 “张守业” 这个名字 —— 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飞行服,眼神锐利,档案里写着 “累计击落敌机 7 架,荣立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 年因伤转业”。 领导拿着档案跑回单位,召集所有人开会,把张守业的事一说,大家都围过来,看着平时默默干活的老人,眼里全是敬佩。张守业被围在中间,有点不好意思,从家里拿来一个旧木盒,打开里面是亮晶晶的勋章,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 —— 是当年开国大典空中梯队的合影,年轻的张守业站在最边上,笑着比了个手势。 就在大家围着看照片的时候,门口突然进来个拄拐杖的老人,看见张守业就喊:“守业!你小子还活着!” 这人是当年和张守业一起参加开国大典的战友刘天明,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本地有个战斗英雄的消息,特意从邻市赶过来。两人握着对方的手,指节都攥得发白,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刘天明说:“当年你负伤后没了消息,我们都以为你……” 张守业拍了拍他的背:“让你们担心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嘛。” 后来单位给张守业办了表彰大会,市里还给他安排了新住处。有人问他,隐姓埋名这么多年,后悔吗?张守业摇头:“我不后悔,只要国家好,老百姓能安稳过日子,我这点事不算啥。不过现在能和老战友重逢,能让大家记得那些没回来的兄弟,我挺高兴的。” 过了半个月,张守业收到一个包裹,是朝鲜那边寄来的 —— 里面是一袋当年他在朝鲜帮过的村民种的小米,还有一封信,说村民们一直记得当年中国飞行员保护他们的村子,现在还在村里立了碑,上面写着 “感谢中国人民志愿军”。张守业拿着小米,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脸上露出了这辈子最舒展的笑容。

0 阅读:1
非凡历史

非凡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