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国外交部突然发布提醒。 按公开信息,提醒指向赴日存在安全风险,倡议减少非必要出行。立场已经很清楚,接下来就看谁把安全放在前面,谁还在犹豫。 有用户反映,部分在线平台首页仍在推广日本团线,词条在显眼位置,套餐内容与平日无异,页面提示不够醒目,这与当前风险提示形成对照。 据多家媒体报道,国航、南航等已公布日本航线可在12月31日前免费退改,覆盖直飞与部分中转,办理渠道与步骤写得明白,这一步把乘客选择权交了出来。 换到平台与旅行社这侧,机票之外还有地接、酒店、签证、保险等环节,一旦平台不跟进统筹退改,前端说服下单,后端兑现困难,矛盾就会集中爆发。 回看以往在其他地区出现风险时,不少平台会下架高风险产品、增加显著标识、默认不推荐,这些做法降低了误判概率,也减少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 再看应急处置链条,若境外发生意外,求助电话打到驻外机构,协调警方、医院、翻译、家属联络,流程环环相扣,时间和人力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这类资源应优先用在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突发情况上,而不是被可提前规避的旅行决策反复牵扯,企业在前端把关越严,后端压力就越小。 航司已经把边界拉直:能退改就让路,优先安全。平台如果还在高频曝光、强调低价,不仅与提醒相背,也在放大后续纠纷成本。 页面层面完全可以做到:在搜索结果与商品页放置显著风险提示;将日本相关产品调整为默认不推荐;为已下单用户推送退改入口与操作说明。 监管也有抓手:约谈平台、核查风控、建立临时退改指引、明确违规范畴与处置步骤,让企业有章可循,让消费者能看得见、办得成。 出行者也要做一层核验,先看提醒与航司公告,再看平台是否同步到位,按需调整行程,不把自己置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把安全摆在第一位,把提示做到最前面,把退改开到最便捷,这才是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