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7 年苏轼被贬儋州,现在的海南岛。当时连个住处都没有,他只能在桄榔林自己搭房子住。后来,当地的年轻人跟着他学习,就帮他搭起茅屋,建了东坡书院,从此教书育人,带给海南岛教化。 书院刚搭好的时候,只有五个年轻人常来。他们大多是附近渔村的孩子,白天帮家里打鱼种地,晚上就提着油灯来听苏轼讲课。苏轼教他们认汉字、读诗书,还讲中原的风土人情。可没过多久,村里就有老人反对,说读书没用,不如多学些撒网耕田的本事,还说苏轼是外乡人,教的东西不顶饭吃。 有个叫阿海的后生,家里靠捕鱼为生,每次来听课都被父亲骂。但他觉得苏轼讲的道理有意思,还能教他算收成、看天气,就偷偷坚持来。入夏后,儋州连下了半个月暴雨,海水倒灌进田地,庄稼全淹了,渔船也被浪打坏了。村民们急得没办法,老族长召集大家商量,可没人懂怎么修堤坝、补渔网,更不知道怎么估算损失。 阿海想起苏轼教过的测量方法,就找到苏轼请教。苏轼带着几个常来听课的后生,一起去海边查看地形,教他们用竹子做标尺,测量水势,还画出简单的堤坝图纸。村民们一开始不信,可看着后生们按图纸挖坑、填土,真的挡住了海水,才跟着一起干。苏轼又教大家用树皮和麻线编更结实的渔网,还讲了潮汐的规律,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出海能多捕鱼。 忙活了一个月,堤坝修好了,渔网也补好了,村民们的收成慢慢恢复了。老族长带着大家来感谢苏轼,再也没人说读书没用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东坡书院听课,有的还带着弟弟妹妹来,茅屋都坐不下了。苏轼就让大家一起扩建书院,把茅屋改成了瓦房,还开辟了一块空地当菜园,学生们轮流种菜,既能填饱肚子,又能锻炼身体。 过了两年,朝廷传来消息,要召苏轼回中原。村民们舍不得,连夜赶做了新的草帽和草鞋,还准备了很多海产,想让他带着路上吃。出发那天,全村人都来送他,阿海和几个学生哭着问他还会不会回来。苏轼笑着说,他留下的书和教的本事,比他本人在更有用。 可谁也没想到,苏轼走后的第二天,阿海在书院的桌子底下发现了一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苏轼的砚台和几卷亲手抄写的经书,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学问不分远近,教化不分内外”。原来苏轼早就料到大家舍不得,特意把自己最珍视的东西留下了。 后来,阿海成了东坡书院的先生,继续教村里的孩子读书。几十年后,儋州出了第一个举人,就是阿海的学生。而东坡书院历经百年,一直香火不断,成了海南岛有名的讲学之地。直到现在,书院里还放着那个砚台,传说用它写字,能让人想起当年苏轼在桄榔林里,一边搭茅屋,一边教书育人的日子。
1097年苏轼被贬儋州,现在的海南岛。当时连个住处都没有,他只能在桄榔林自己搭
非凡历史
2025-11-19 09:37:38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