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21日早上,容国团的尸体在一棵树下被人发现,在他的上衣口袋中,有一

陈砚之 2025-11-19 19:13:42

1968年6月21日早上,容国团的尸体在一棵树下被人发现,在他的上衣口袋中,有一个纸条,上面有一段话,现场的人看了之后,无不惋惜流泪。 容国团1937年8月10日出生在香港,那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管辖的地方。他家境贫寒,父亲是海员,常年在海上奔波,收入勉强够维持一家生计。母亲一个人拉扯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小,容国团就接触到乒乓球,4岁开始练习,那时候没有专业的场地和装备,就在家里或街边随便找地方打。13岁时,因为家里实在供不起,他辍学了。15岁去渔行当学徒,每天早出晚归,干重活,但下班后还是坚持练球。他的舅舅是他的启蒙老师,教他基本技巧,他自己也特别用功,常常一个人琢磨怎么改进打法。这样的坚持让他在本地小有名气,1952年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拿下了一些小胜仗。1954年,他在香港乒乓球埠标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对他来说是个大突破。那时候他17岁,已经展现出过人的协调性和脑子活络的一面。 1956年,容国团的球技更上一层楼,他战胜了不少本地强手,名声渐渐传开。1957年是个转折点,他参加全港乒乓球锦标赛,一口气拿下男子团体、男子双打和男子单打三项冠军,这在香港乒坛是破纪录的事。同一年的日本队访问香港时,他对阵当时的世界冠军狄村,以2比0干净利落地赢了。这事闹得很大,整个乒乓球界都注意到了这个香港小子。海外机会接踵而来,有人邀他去日本或欧洲发展,但他心里一直想着祖国。他的父亲参加过省港大罢工,那种爱国情怀影响了他。加上香港乒乓总会的一些不公事,让他觉得憋屈,比如参赛名额被人为干预。他1957年受邀到内地参观,看到新中国的发展劲头,决定回归。11月,他背着行李,通过深圳罗湖桥进入内地,被安排到广州体育学院接受系统训练。从野路子转为专业,他的进步飞快。 进入国家队后,容国团的训练更科学了。他在1958年广东省体育工作者跃进誓师大会上,说出要3年内拿世界冠军的话。那时候中国体育在国际上还弱,这话听起来有点大胆,但他是认真的。1958年3月,他代表广州队参加京津沪穗汉九城市乒乓球赛,以3比0击败国家队主力王传耀,夺冠。这让他信心大增。同年,他拿下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1959年4月,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代表中国队出战。团体赛中国队拿第三,单打他一路晋级,决赛对阵匈牙利名将西多,西多是9次世界冠军的老将,但他以3比1赢了,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这事对中国体育意义重大,打破了长期的空白。 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办世乒赛。容国团和队友在男子团体决赛对阵五连冠的日本队。那场关键比赛中,他对阵星野,第三局20比18领先,最终赢下,帮助中国队首次捧起男子团体冠军奖杯。日本队当时是乒乓强国,他们在1952到1959年间拿了24块金牌,容国团的胜利让中国乒乓球开始崛起。他的打法灵活凶狠,注重旋转和速度,对中国乒乓技战术有革新影响。他还说过那句有名的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话后来激励了很多中国人。 退役后,容国团转为教练。1964年,他开始指导国家乒乓球女队,1965年调任主教练。那年,在第28届世乒赛上,他带领中国女队获得团体冠军,这是中国女乒第一次拿世界冠军。他的指导注重基础和细节,帮助队员改进握拍和发球方式。中国乒乓球从他手上奠定了王朝基础。他研创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影响了后来的发展。容国团的成就不止于个人,还带动了整个项目。他在香港时就打破纪录,回内地后更是一步步从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证明了坚持的价值。

0 阅读: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