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日本不会道歉,也解决不了当下矛盾。真正管用的,是把反制做成“组合拳”,让挑衅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1. 舆论战只是开场锣鼓 央视、人民日报、国防部轮番发声,把高市言论定性为“战后最严重挑衅”,这一步完成了国内动员和国际划线,但仅靠嘴仗无法止战。 2. 经济反制 旅游警告发布后,49万中国游客一夜退订赴日机票,日本航空公司、百货、免税店直接损失数十亿日元。 稀土、汽车芯片、海产品三条供应链已被列为可立即管制清单,一旦升级,日本高科技与汽车产业链将瞬间失血。 3. 军事威慑直指要害 解放军在东海、台海、西太平洋同步实弹演习,模拟打击日本全境燃料库、机场、导弹阵地,等于把80年前的历史记忆重播一次——让日本社会真切感受到“本土可被封锁、城市可被打击”的现实。 4. 法理与历史双剑合璧 中方援引《波茨坦公告》第6、7条和《联合国宪章》第107条,把日方行为定性为“企图复活军国主义”,为后续一切必要措施提供法理出口,也向国际社会表明:若日本执意武装介入,就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5. 日本国内高支持率的反噬 69%的支持率让高市骑虎难下,但经济持续下滑、供应链受损、旅游收入锐减,会反过来削弱民意。当“强硬”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物价飞涨、工作流失,支持率就会掉头向下。 说白了,道歉已非关键,让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法理四条战线同时“出血”,才是遏制其进一步冒险的唯一有效手段。
说白了,日本不会道歉,也解决不了当下矛盾。真正管用的,是把反制做成“组合拳”,让
潘达林
2025-11-20 18:54:35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