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声+民调沸腾!琉球问题发酵,正义从不会缺席 2025年国际舞台上,沉寂百年的琉球问题强势回归视野。中国在联合国首次明确琉球民众"原住民"身份,12万琉球人联名向联合国请愿,这场横跨世纪的争议,本质是对历史正义与国际秩序的坚守。 法理上,琉球主权从未尘埃落定。《波茨坦公告》明确日本主权仅限四岛,琉球被排除在外;1971年美日《冲绳返还协定》仅移交施政权,美国自己都承认"不涉及主权归属"。这就像把别人的房子暂时托管,却私下转给第三方,从头到尾都缺乏合法依据。 对琉球民众而言,苦难早已超越历史。仅占日本0.6%的土地,却承载70%的驻日美军基地,噪音污染、美军犯罪成了日常。更令人揪心的是,日本长期推行同化政策,禁止琉球语教学,而2025年民调显示,56%的年轻琉球人自认"琉球人"而非"日本人",72%的年轻人支持独立公投,这份身份认同的觉醒,正是对不公统治的无声反抗。 中方在联合国的发声,绝非"煽动分裂",而是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就像二战后国际社会为殖民地独立发声一样,这是对《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的践行,更是对强权政治的抵制。如今,琉球独立团体走进联合国递交42页控诉书,地方政府拒绝配合日本军事部署,这场正义之战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任何基于侵略和不公的管控都难以长久。琉球问题的发酵,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抗争,更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维护。 你认为琉球的未来会走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