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将宗泽性情刚烈,执法严厉,早年担任馆陶县尉时,只要抓到逃兵就立即正法,宰相吕惠卿不满的说:“宗泽从不读佛书,不知道人命难得,不可轻杀!” 这话传到宗泽耳朵里,他没辩解,只是照旧理事。没过半个月,馆陶境内出了大事,一伙逃兵结伙劫掠村落,不仅抢粮食钱财,还杀了三个反抗的村民,其中有个老人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平日里待人宽厚,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宗泽接到报案,当即带了衙役和一队守军追了出去,追了整整两天两夜,终于在城外二十里的山坳里堵住了这伙逃兵。 逃兵领头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以前是禁军里的小校,因怯战逃跑后就纠集了些散兵游勇作恶。他见宗泽人少,竟然提刀叫嚣,说宗泽多管闲事,还放话要踏平县衙。宗泽二话不说,拔出腰间佩刀,亲自冲了上去。他虽文职出身,却自幼习武,刀法精湛,没几个回合就砍伤了领头逃兵的胳膊,身后的衙役和守军也一拥而上,很快就把十几名逃兵全部制服。 押回县衙后,村民们纷纷来告状,哭诉逃兵的恶行。宗泽当即升堂审案,逃兵们起初还想抵赖,可看到村民们拿出的证据,还有被抢的财物,终于低头认罪。宗泽当即判了领头逃兵和动手杀人的三名逃兵死刑,次日午时问斩,其余逃兵杖责五十,押回军营服苦役。 判决刚下,吕惠卿派来的使者就到了。使者拿着吕惠卿的手谕,说这些逃兵里有他远房亲戚,让宗泽从轻发落,至少留领头的一条性命。宗泽接过手谕看了一眼,随手放在案上,对使者说:“吕相公说人命难得,可这些逃兵害了百姓性命时,怎么不想想人命难得?我身为县尉,守的是一方安宁,犯了死罪就该伏法,就算是相公的亲戚,也不能例外。” 使者见宗泽不给面子,气得脸色发青,放下狠话,说宗泽这是抗命,迟早要吃大亏。宗泽根本没理会,第二天按时将四名罪大恶极的逃兵押到城外法场。百姓们都来围观,看到逃兵被斩首,纷纷拍手称快。 可没过几天,吕惠卿的弹劾奏折就递到了皇帝面前,说宗泽刚愎自用,滥杀无辜,藐视朝廷重臣,请求治他的罪。皇帝看了奏折,又找来吏部和兵部的人询问情况,得知宗泽在馆陶政绩不错,治安清明,而这次斩杀的逃兵确实罪该万死,一时没做决断。 就在这时,边境传来急报,契丹骑兵南下侵扰,守军里有不少士兵怯战逃跑,导致防线崩溃,几个县城都被劫掠。皇帝急得团团转,吕惠卿推荐了几个将领去支援,可那些将领要么畏缩不前,要么治军松散,根本挡不住契丹骑兵。 危急关头,有人向皇帝举荐宗泽,说他执法严厉,能整顿军纪。皇帝想起馆陶的事,当即下旨,调宗泽前往边境督战。宗泽到了边境,看到军队涣散,逃兵遍地,当即立下规矩,凡是逃兵抓到就斩,绝不姑息。他还亲自到军营训话,说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贪生怕死之辈不配穿军装。 有几个老兵油子不信邪,趁夜逃跑,被宗泽派去的人抓了回来。宗泽不废话,直接在军营前斩首示众。这一下,全军震动,再也没人敢轻易逃跑。宗泽又重新编排队伍,日夜操练,还亲自勘察地形,制定战术。 没过多久,契丹骑兵又来进攻。这次宋军将士个个奋勇争先,没人敢后退半步。宗泽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冲杀,打得契丹骑兵大败而逃,不仅收复了失地,还缴获了大量物资。 捷报传到京城,皇帝大喜,下旨褒奖宗泽,升他为德州通判,还当着群臣的面说:“宗泽执法严明,才让军队有了战斗力,吕卿之前说他不可轻杀,可要是没有这样的严法,怎么能保得住边境百姓的性命?” 吕惠卿站在群臣中,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说不出话来。而宗泽在边境继续治军,名声越来越大,后来成为抗金名将,被百姓们尊称为 “宗爷爷”。谁也没想到,当初吕惠卿的一句指责,反倒让宗泽的严法之名传遍天下,成了他日后建功立业的根基。
雍正说他要造反。然后把他扔进了死牢。可笑的是,说他造反,他手里连个兵都没有,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