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男子李某装修房子雇了贴砖师傅王某,施工时王某意外发现瓷砖包装二维码,扫

九鼎观世道 2025-11-22 13:08:44

湖北咸宁,男子李某装修房子雇了贴砖师傅王某,施工时王某意外发现瓷砖包装二维码,扫码中了2万红包还抽到6666元奖金,李某得知后觉得奖金该归自己,要求王某返还遭拒,便将对方告上法庭,这奖金到底该归谁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李某为新房采购了一批瓷砖,并通过熟人介绍雇佣了有多年手艺的王某负责铺贴。施工过程中,王某发现瓷砖包装上印有醒目的二维码,旁边写着“扫码领红包,抽大奖”的宣传语。 他随手掏出手机扫码,屏幕上竟弹出2万元现金红包到账的信息,紧接着又抽中6666元奖金券。意外的好运让王某一时间难以置信,确认无误后,心情大好地继续干活。 但领奖过程却并不轻松。品牌方要求获奖者必须配合进行线下门店宣传,王某为了完成兑奖手续,前后花了三天时间,跑遍多个门店,拍摄宣传视频、配合拍照、签字,甚至还垫付了交通费用。 完成这些流程后,奖金才悉数到账,他也选择将这份好运和辛苦的劳动成果悄悄收下。 几个月后,李某在一次家庭聚会中无意听亲戚提起王某中大奖的事,经过多方打听,确认奖金来源于自家装修时采购的瓷砖包装。 李某随即找到王某,认为自己作为瓷砖的购买者和所有者,二维码权益本应归自己,中奖所得理应全部返还。 王某则坚持,扫码中奖完全是自己的偶然发现,且为领奖付出不少劳力和时间,理应归自己所有。两人多次协商未果,李某愤而起诉至法院。 这起案件很快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法庭调查发现,品牌方的营销活动规则中,参与扫码抽奖的资格归属于瓷砖产品的购买者。 李某购买瓷砖,享有对二维码等附属权益的法定所有权。从法律角度看,中奖所得应归李某所有。不过,王某作为发现者,不仅主动扫码,还为兑奖付出了实质劳动和时间成本。 法院最终认定,王某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即在未受雇主指示的情况下,为他人事务付出合理劳动,依法应获得一定补偿。 法院结合本地人工市场工资标准,计算王某三天为兑奖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判决奖金扣除合理补偿后,剩余部分归李某所有。判决生效后,王某现场履行返还义务,事件以双方认可的方式画上句号。 这起因扫码中奖引发的纠纷,不只是“运气”和“归属”之争,更是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权益与劳动价值碰撞的缩影。 在智能手机普及、扫码营销不断渗透日常生活的背景下,商品附加权益的归属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二维码抽奖、积分兑奖、包装扫码红包,这些原本被视为“谁先发现归谁”的隐性规则,如今在法律和合同的约束下,逐渐回归到所有权和合同约定的本质。 事件也为类似争议提供了现实借鉴。无论是业主还是施工者,都应提前明确涉及商品权益的归属和分配方式。 对品牌和主办方而言,营销活动规则的公开透明同样重要,唯有明确“参与资格”,才能避免后续纷争。 对于普通消费者,这一判例提醒大家,任何商品附带的隐性权益,都不应忽视;而对劳动者来说,额外付出的劳动价值,终究会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 正如案件结束后王某和李某在法院门口的对话所说:“早沟通就没这麻烦。”一次偶然的扫码中奖,最终成为一堂现实的法治公开课,也让更多人开始反思数字时代的“意外之财”到底该如何分配、如何规避纠纷。 你怎么看待商品包装上的抽奖码归属? 信源:业主买的瓷砖胶,装修工人扫码中6666元!奖金归谁?法院判了——极目新闻

0 阅读:53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