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

阳云喝咖啡 2025-11-22 15:45:30

彻底决裂了!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11月13日的柏林商业会议现场,聚光灯下的默茨语气坚决,仿佛在宣告一场数字领域的“独立战争”。 这并非突然之举。早在2024年7月,德国政府就已与三大运营商达成协议,计划逐步移除华为、中兴等中国厂商的5G设备——核心网部分需在2026年底前完成替换,天线、传输设备等则延至2029年底。 理由始终是那套“国家安全风险”的说辞,声称可能存在“间谍后门”,却从未拿出任何实质性证据。 运营商当时虽表面应允,执行中却步履迟缓。全国八万多个基站中,德国电信、沃达丰等企业的华为无线接入网设备占比接近六成,全面替换无异于推倒重来——成本之高、信号中断风险之大,让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敢贸然行动。 默茨显然不满足于5G领域的“渐进式清理”。他在会议上进一步强调,6G网络建设必须“一步到位”,彻底排除中国组件,“德国不能在数字主权上受制于人”。 话音刚落,议会随即加速立法进程。11月18日,一部赋予内政部直接禁用“高风险”供应商部件权力的新法正式通过,管控范围从电信延伸至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 同一天,柏林数字主权峰会上,默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并肩而立,轮番阐述“欧洲必须自主”的主张。马克龙直言“不能当中美附庸”,默茨则附和“数字主权有代价,但依赖的代价更高”。闪光灯下的合影看似彰显欧洲团结,现实却远非如此。 欧洲本土的诺基亚、爱立信两家供应商,合计产能仅能满足六成需求,剩余份额若转向美国,岂非“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欧盟内部更是分歧重重。塞浦路斯的通信网络几乎全用中国设备,匈牙利、奥地利的中国设备占比超六成,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各有算盘,德国强行牵头,反而可能得罪盟友。 政策推进的阻力远不止于此。替换5G设备的初步预算高达20多亿欧元(约合人民币上百亿),这笔钱计划从默茨力推的“大基础设施基金”中支出,却引发民众不满:“修路、养老的钱不够,为何先砸给电信?” 更棘手的是技术现实。欧洲本土设备不仅价格比华为高10%-20%,性能也存在差距。德国电信高管公开为华为辩护:“使用多年从未出现安全问题,性价比优势显著,正是这些设备帮助德国快速建成了密集的基站网络。” 工程师们已开始爬塔拆卸设备,调试新系统时的信号中断,让民众的抱怨声此起彼伏。而就在默茨高喊“排除中国”的同时,德国财政部长克林贝尔正率银行保险企业代表团访华,在财金对话中与中方谈得热火朝天——经贸领域的热络与科技领域的强硬,形成了诡异的政策割裂。 6G的商用标准要到2030年才制定完成,中国在5G时代已掌握大量核心专利,6G技术研发一脉相承。德国若想完全绕开中国专利,要么支付巨额授权费,要么投入巨资另起炉灶,走弯路几乎是必然。 届时,当其他国家的6G网络高速运转时,德国或许还在专利官司中纠缠,网络部署落后半步,最终受损的仍是本国企业和民众利益。 中方早已多次表态:所谓“安全风险”纯属无稽之谈。这些年,中国设备助力欧洲提升网速、降低资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本质是损害自身发展机遇。 默茨追求“数字主权”的初衷或许可理解,但主权的基石从来不是“关门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实力与开放合作。欧洲通信产业本已落后,放着好用、便宜的设备不用,非要斥巨资更换性能 inferior、价格更高的替代品,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不划算。 若真把路走窄了,6G时代落后一步,恐将步步落后。德国经济本就面临能源成本高企、竞争力下滑的困境,再添通信网络建设的“内耗”,未来的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0 阅读:0
阳云喝咖啡

阳云喝咖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