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中原大战刚结束,驻扎在山东泰安的军阀马鸿逵,决定为阵亡的将士建一座纪念碑,地址就选在蒿里山上,谁知,刚开工不久,就挖出了具有五种颜色的土壤,往下继续一挖,两个金色的盒子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打开一看,里面各放着一卷玉片,上面还刻着不少字。接到消息的马鸿逵立刻赶到现场,虽然不大认得这些玉片到底是什么东西,但直觉告诉他,这应该是个宝贝,毕竟,能用金盒来装的东西,肯定比金子更宝贝! 1931年中原大战刚结束,蒋冯阎三家打得天翻地覆,冯玉祥和阎锡山那边彻底栽了,蒋介石这边自然论功行赏。马鸿逵这人本来是冯玉祥手下的国民军将领,关键时刻看风向不对,早早就带着部队倒戈,帮蒋介石打赢了好几场仗,特别是固守兖州、围攻泰安那几仗,立下不小功劳。蒋介石高兴,直接把他的部队扩编成讨逆军第十五路军,马鸿逵当上总指挥,驻防地就给了山东泰安一带。 马鸿逵这人出身甘肃河州回族军人家庭,从小跟着父亲马福祥混军队,一步步爬上来,先在北京给袁世凯、黎元洪当过侍从武官,后来又在段祺瑞手下混了个旅长,1920年代投冯玉祥,当过师长、军长,典型的西北军阀作风,胖得厉害,体重两百公斤出头,爱听戏、爱敛财、姨太太一堆,人称“狡猾的胖子”。他到泰安后,部队里死伤不少,就想给阵亡官兵修个纪念碑,意思一下,也算收买人心。地方选在泰安城西南的蒿里山,那地方本来是古代帝王禅地祇的社首山,地下埋过不少封禅东西,民间早有传闻。 1931年秋天开工,士兵挖地基,先挖出五色土,红黄白青黑全有,这在古时候叫王土之象,明朝朱元璋重新掩埋封禅物时就用过五色土封顶。士兵觉得奇怪,上报上去,马鸿逵让人继续挖。没挖多久,就出来两个金盒子,一个黑木小匣,一个铁盒铜盒之类,里面各装一卷玉简,一卷15片白玉,每片长29.5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总共135字,隶书,全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三年亲手撰文亲手写的禅地祇文;另一卷16片青白玉,每片长29.5厘米、宽2厘米、厚0.75厘米,227字,楷书,由大臣冯拯撰文,宋真宗赵恒亲手书。 这两卷玉册来头大得很。中国几千年历史,只有六个皇帝在泰山封禅过: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封是祭天,在泰山顶;禅是祭地,在泰山脚下梁父山或者蒿里山这种小山。封禅不是谁想搞就搞的,得觉得自己功绩够大,天下太平,才敢向上天报备。玉册就是皇帝向天地汇报功德的文书,用玉片刻字,金丝串起来,祭完埋地下,不带走。唐玄宗那卷是开元盛世顶峰时埋的,宋真宗那卷有点水分,他自己功绩一般,还搞了个天书闹剧收买大臣,才勉强封禅。他得了唐玄宗旧玉册,干脆把自己那卷也埋一块儿,意思是想学唐玄宗开盛世。 这两卷为什么埋一块儿?宋太宗时候挖出过唐玄宗的,传到宋真宗手里,他封禅时又放回去,加上自己的。明初山民又挖出来过,朱元璋命人重新埋好,用五色土封上。所以1931年马鸿逵挖出来,其实是明朝最后一次掩埋的地方。 马鸿逵拿到手,虽然不识多少古字,但知道金盒玉片肯定值钱,赶紧派人带到北平,请古董商和专家看。专家一看就炸了锅,说这是无价国宝,封禅玉册全国就这六次,这两卷是仅存实物。马鸿逵问值多少钱,人家直接说价值连城,不是钱能衡量的。消息一下传开,有人想高价买,有人要求上缴国家,马鸿逵啥也不吭声,私下把玉册藏得严严实实,还放风声说丢了,一会儿说卖给美国人两百万美元,一会儿说日本人抢走了,其实从来没卖过,一直带在身边。 马鸿逵后来调回西北,1933年起当了宁夏省主席,一干17年,人称宁夏王,搜刮民财,部队保存实力,抗日时基本在后方不动。1949年解放军打过来,他先跑台湾,后来去美国洛杉矶,过寓公日子。玉册一直藏在美国银行保险柜。1970年他做心脏手术后不行了,才告诉最宠的四姨太刘慕侠(山东梨园出身,精明能干,跟宋美龄都说得上话),说这东西不能据为己有,死后一定送回中国。马鸿逵1月14号死在洛杉矶,78岁。 1971年,刘慕侠带着两个玉册去台湾地区,献给当局,当局举行隆重仪式接收,请专家验证后,放入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在还是镇院之宝。唐玄宗那卷玉简晶莹剔透,字迹清晰,宋真宗那卷也保存完好。这两件东西从唐宋埋地下,一路被挖被埋,辗转军阀手里,最后落到台北,算得上命途多舛,但总算没毁掉。 说实话,马鸿逵这人军阀本色,搜刮宁夏民脂民膏,部队纪律差,姨太太五六个,治下民生苦得很,但他没把玉册卖掉,也算留了点良心。封禅玉册代表古代帝王最高礼制,现在大陆泰山这边没了实物,台北那边两卷齐全,早晚得想办法让它们回家乡,泰山封禅讲的就是国运昌盛,天下一统,这东西埋在蒿里山才算正宗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