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5年努力没白费,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

芸霄记史 2025-11-23 14:15:40

·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5年努力没白费,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洲际弹道导弹“杀手”登场。   2010年,在中国新疆的库尔勒腹地,一场改变格局的秘密试验正在进行,一枚拦截弹呼啸着冲向天际,目标直指大气层外。   地面指挥中心内,所有人屏息凝神,直到屏幕上传来确认信号:成功命中模拟来袭的靶弹。这次试验的成功,犹如一声惊雷,因为它捅破了一层关键的窗户纸——中国掌握了在导弹飞行中段,也就是它最难以防御的阶段,进行精准拦截的能力。   这意味着,洲际导弹一旦升空就无法阻挡的神话,开始被动摇。   所谓中段拦截,指的是在洲际导弹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轨道高速滑行的阶段将其摧毁,这个过程的技术门槛极高,因为导弹此时的速度超过20倍音速,如同太空中的一颗流星。   要拦截它,必须依靠地面上极为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太空中的预警卫星协同工作,在瞬间锁定目标并计算出精准的拦截弹道。   随后,一枚不依靠炸药,而是凭借自身巨大动能的拦截器将被发射升空,以“硬碰硬”的方式直接撞毁目标。承担这一重任的,正是我国的红旗-29系统。   这项尖端技术的研发,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应对上世纪末以来国际战略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当时,美国高调推进其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俄罗斯则不断升级其A-135反导系统。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国家的战略安全将始终受制于人,因此,在完善了以红旗-9为代表的中低空防御网之后,向更高、更难的中段反导领域进军,就成了必须完成的使命。   从2010年的首次突破开始,中国的科研团队便踏上了一条长达十五年的艰苦攻关之路,此后的2013年、2014年、2018年直至2021年,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接连上演,每一次都意味着技术的再次精进和可靠性的稳步提升。   这些努力换来了红旗-29的最终成熟,它能够将拦截范围拓展至数千公里之外、上千公里的太空高度。   更重要的是,从核心雷达芯片到导弹的特殊材料,整个系统实现了完全的自主研发,彻底杜绝了被他国“卡脖子”的风险,这十五年的坚持,换来的是超过九成的惊人拦截成功率。   红旗-29之所以被誉为“太空手术刀”,其独特之处在于它高超的战场生存能力,与美国GBI系统那种部署在固定发射井、战时极易被率先摧毁的设计不同,红旗-29采用了重型高机动卡车底盘。   这种设计让它具备了“打了就跑”的灵活机动性,能在半小时内迅速转移阵地,让敌方的侦察系统难以锁定,从而在残酷的实战环境中活下来。   同时,它专注于中段拦截,能在国土之外的太空中解决威胁,避免了像“萨德”那样的末段拦截可能给地面带来的二次伤害,这背后是中国独到的战略智慧。   当这样一套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防御系统正式列装,它带来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国家安全感,还让我们在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时,腰杆更硬,底气更足。

0 阅读:3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