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发酵到今天,基本都已经退无可退。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是出其不

波览历史 2025-11-23 21:14:32

中日关系发酵到今天,基本都已经退无可退。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是出其不意,先发制人?还是渐进施压,等待更好的时机?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喊出“台海是日本存亡危机”的当天,外交部深夜就发布了赴日安全提醒,三大航司随即开放赴日机票全额退款。   短短三天,银座商圈的中国游客少了七成,九州十家温泉酒店直接停业,这波操作下来,日本经团联隔天就公开喊话“别让外交冒险砸了饭碗”。   这场景足够说明问题,中日关系走到这一步,不是靠“先发制人”的豪言壮语就能解决,反倒是渐进施压的精准打击,已经让对方的软肋隐隐作痛。   可能有人会问,日本政坛大佬放狠话,咋转头就派高官连夜赴华求和?   11月16日那位风尘仆仆抵京的日本高官,兜里揣的可不是什么强硬声明,而是经团联牵头拟定的“经贸缓和清单”,里面明晃晃写着希望恢复赴日团签、放宽稀土出口审核。   这前后反差的背后,藏着日本最致命的矛盾,右翼政客要靠反华口号捞选票,产业界却要靠中国市场活下去。   高市早苗喊着“对华强硬”的同时,丰田在华新能源汽车工厂已经因稀土材料短缺减产,信越化学的光刻胶生产线停摆了半个月,这些真金白银的损失,可比政治口号疼多了。   再看看日本死死抱住的美国大腿,真的靠得住吗?美国今年刚给日本卖了12架F-35C战机,合同金额高达21亿美元,表面看是铁哥们互助,实则藏着一手提防。   日本心心念念的舰载电磁轨道炮技术,美国嘴上说合作,却连核心的脉冲电源技术图纸都不肯给,逼得日本自己砸了2000亿日元研发,到现在还没突破关键瓶颈。   反观中国“无侦-8”已经实现7马赫巡航,福建舰的舰载无人机穿越宫古海峡时,日本雷达全程都没锁定目标。   美国玩的就是“借刀杀人”的套路,既要让日本当牵制中国的棋子,又不能让这颗棋子太强反过来咬自己,这种有限度的支持,注定让日本的军事扩张处处受制。   说到日本的军事野心,就绕不开琉球那道坎,2025年最新民调显示,冲绳41%的民众只认自己是“琉球人”,30岁以下年轻人里,支持通过公投决定地位的比例高达37%。   日本为了在宫古岛建导弹基地,强征了当地渔民的养殖海域,结果渔民联合抗议了三个多月,导致基地工期延误了半年。   更关键的是,中国外交部最近在联合国公开援引《开罗宣言》原始文本,明确指出琉球“不属于日本主权范围”。   日本想在西南诸岛摆军事架势,先得过琉球民众和国际法这两关,这就是渐进施压的妙处,不用动一兵一卒,就让对方的部署名不正言不顺。   或许有人觉得,既然握有稀土和法理两张牌,直接“先发制人”岂不是更解气?   可大家别忘了,2024年中日贸易额还有3083亿美元,中国市场占了日本汽车出口的32%、半导体出口的28%。   要是真搞全面断供,丰田在华的50万员工可能面临失业,国内依赖日本光刻胶的半导体企业也得短期承压。   去年韩国试过对日本搞激进反制,结果自己的电子产业供应链乱了大半年,这个教训就在眼前。   渐进施压不是软弱,而是算准了对方的七寸打精准打击,比如针对军工相关的稀土用途加强审核,对普通民生商品正常放行,既敲山震虎又留有余地,这才是高明的博弈手法。   日本内部的分裂其实已经越来越明显,东京大学11月的民调显示,52%的民众反对介入台海。   就连之前跟着右翼起哄的东京工商会,最近都单独派代表团访华,求着恢复汽车零部件的通关便利。   高市早苗的支持率也因为旅游业崩盘跌了8个百分点,不少地方议员已经公开批评她“只顾选票不顾民生”。   这种内部矛盾的发酵,比我们直接出手更管用,毕竟当日本民众发现反华口号换不来米饭钱时,政客的强硬戏码自然就演不下去了。   美国最近也有点坐不住,国务卿布林肯接连给中日两边打电话,一会劝中国“保持克制”,一会又给日本画饼“会提供安全保障”。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现在正被欧洲能源危机拖得够呛,根本没精力在亚太搞大规模军事动作。   日本想靠美国撑腰搞冒险,大概率会落得“被当枪使还没人擦屁股”的下场,就像当年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反手就扔了两颗原子弹,历史的教训其实早就摆在那。   现在的局势很清楚,“先发制人”看似痛快,实则会打破现有的博弈平衡,让日本有借口抱紧美国大腿;而渐进施压的精准打击,已经让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软肋接连承压。   当琉球的抗议声越来越大,当产业界的抱怨越来越烈,当美国的承诺越来越虚,日本的强硬立场自然会慢慢松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