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苏联提出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为何也被拒绝了?因为真相是,长波电台的规模

义气先义 2025-11-23 23:35:46

[太阳]苏联提出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为何也被拒绝了?因为真相是,长波电台的规模相当于军事基地,一旦建立直接锁死了中国的核潜艇。 说起中苏关系那会儿的事儿,很多人一提就想到1958年的长波电台事件,总觉得这是两国关系崩盘的起点。其实呢,这事儿得从头捋捋,不能光看表面。苏联那边刚搞出第一艘核潜艇,高兴劲儿还没过,就开始琢磨怎么让这玩意儿在大洋里跑得更远更隐蔽。中国海军也正起步,潜艇部队需要更好的通信工具。结果,苏联想在中国海南岛建个大功率长波电台,本意是帮自己太平洋舰队补短板,可没想到踩了中国主权的红线。长波电台可不是小事儿,它占地广、设备巨,建成后等于在别人家地盘上安了个战略指挥中心,一旦苏方插手管理,中国海军的潜艇行动就得看人脸色。这不光是技术合作那么简单,牵扯到国家安全和独立自主的大原则。 先说说长波电台到底是干嘛的,为啥这么关键。简单讲,长波信号波长长,传播距离远,最牛的地方是能穿透海水几百米,直接跟水下潜艇对话。那时候卫星通信还没普及,普通无线电信号一碰海水就散架,核潜艇想在深海巡航,就得靠这个接收命令。苏联本土海岸线短,出海口少,信号覆盖不到南太平洋。中国海南岛位置正好,建在那儿,能把苏军潜艇的通信范围往前推好几千公里。反过来,中国海军也需要升级,从1954年第一支潜艇部队建起,就从苏联买了三套中小功率的“突浪型”长波台,搁在青岛、宁波、湛江,可功率不够用,远洋任务一多就露馅儿。两国都有需求,本该是合作的好机会。 可苏联的提议一出口,就露了马脚。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给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写信,直奔主题:在华南沿海建1000千瓦大功率长波发射台和远程接收中心,总投资1.1亿卢布,苏方出7000万,中国出4000万,建成后两国共同所有、共同使用。这听起来像合资项目,但长波电台是纯军事设施,占地几十平方公里,天线阵列拉好几公里,高塔上百米,发电机组嗡嗡转,耗电顶得上半个中等城市。苏方出大头钱,就得派技术兵和警卫队常驻维护,这不等于在海南岛安了个苏联海军基地?中国刚建国没几年,领土上外国军队的阴影还没散,袁世凯那会儿的卖国条约就是前车之鉴。彭德怀6月12日回信,同意建,但钱中国全出,所有权中国独有,苏方只管技术援助,建成后两国共享情报和使用权。这方案已经让步不少了,可苏联死咬“共同所有”,就是想留后门。 为什么苏联这么较真?他们不是傻,地缘上吃亏大。苏联国土横跨欧亚,出海口被北冰洋和黑海卡着,太平洋方向信号弱,核潜艇远航一出黑海就得浮上水面收命令,暴露位置等于找死。建在海南,就能让苏军潜艇在南太平洋自由驰骋,对美军形成威慑。那会儿美苏冷战正酣,美国在夏威夷、关岛、菲律宾、台湾地区布满基地,第七舰队横行太平洋。苏联想拉中国入伙,借地盘补短板,顺带帮中国海军一把。可他们低估了中国对主权的敏感度。毛泽东看报告后,直接批示:是咱们办你们帮,还是只能合办不帮?意思很明白,别想用援助换控制。7月21日,苏联大使尤金又来提“联合舰队”方案,说中苏共建核潜艇队,中国沿海当基地,越南也能掺一脚。这下更露骨了,舰队共享指挥,等于把中国海岸线变成苏联后勤站。一旦美苏打起来,中国首当其冲,得挨第一波导弹雨。 赫鲁晓夫坐不住了,7月31日秘密飞北京,四天里跟毛泽东谈了四次。起初他推说长波电台是马利诺夫斯基自作主张,没上政治局会,可毛泽东不买账,直指这是大国沙文主义遗毒。苏联总觉得自己是老大哥,习惯发号施令,忽略了中国从半殖民地爬起来的血泪史。谈着谈着,赫鲁晓夫让步了,同意中国独建电台,苏方提供设计、设备和贷款,费用中国贸易账户还。8月3日,彭德怀和马利诺夫斯基签了《关于建设、维护和共同使用大功率长波无线电发信台和专用远距离无线电收信中心的协定》,简称“八三协定”。协定明文规定:主权中国所有,苏方只管技术指导,装备中国买不起的苏方供货,但钱得还。表面上看,事儿摆平了,中国得了援助,苏联得了使用权。可这事儿在两国高层留了疙瘩,中苏蜜月从这儿开始变味。 总司令萧劲光赶紧找周恩来汇报。周恩来拍板:邮电部、广播局、三机部齐上阵,自力更生搞定。工厂停产转线,专家夜战图纸,有些设备国外买不着,就国内攻关。技术门槛高,亏本也干,几个月就把缺口补上。高塔拉起,天线铺开,发电机轰鸣,1964年主体完工。建成后,这座台功率大、深度深,支持核潜艇巡航万里,远到印度洋。赫鲁晓夫后来回忆录里承认,提议太急,碰了中国痛处。他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部分就栽在这类外交失分上。

0 阅读:73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