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突然宣布了最新立场:日本是东南亚最受信赖的大国,并希望中日给争端降温。 可就在他发声的同时,另一组画面正在东南亚另一端上演 , 日本与菲律宾的防务合作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级,与所谓 “降温” 形成刺眼的反差。 黄循财口中的 “受信赖”,藏着东南亚地缘格局的算计。 但他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事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抛出 “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 的言论,将台海问题与日本集体自卫权强行绑定,这是二战后日本领导人首次对华发出赤裸裸的武力威胁。 这绝非简单的 “言论过火”,而是极右翼势力的刻意挑衅 , 高市早苗的专车车牌号 “37-77” 暗合卢沟桥事变日期,其长期否认战争罪责、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的立场,早已暴露军国主义复燃的野心。 更值得玩味的是,黄循财声称 “日方已拿出降温行动”,可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11 月 18 日的中日司局长级磋商中,金井正彰并未带来任何认错或纠偏方案,反而要求中方取消已实施的反制措施。 与此同时,日本与菲律宾的军事捆绑正紧锣密鼓推进:9 月 11 日《互惠准入协定》生效,简化两国军队互访部署程序; 10 月 26 日,高市早苗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敲定《物资与劳务互惠协定》,实现 “人员流动” 与 “物资支撑” 的双重打通;10 月的首次联合军演后,双方还计划拓展情报共享、海上监测等核心领域合作。 这套 “一边对华放狠话,一边与菲绑定军事” 的操作,哪里是 “降温”,分明是在东亚和南海两条战线同时布局。 日本借菲律宾的关键地理位置,将自卫队活动范围延伸至南海争议水域,通过高频轮换部署实现准永久军事存在,实则弥合了 “第一岛链” 的地理缺口。 而黄循财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反而呼吁中国 “搁置争议”,其劝和逻辑的失衡不言而喻。 新加坡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但根源远不止区域稳定那么简单。 中日僵局已开始显现连锁反应:中国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叫停赴日旅游预警,144 万次计划赴日旅行中 30% 被取消,日本旅游业全年预计损失最高达 12 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中国游客并未锁住钱包,而是转头涌向新加坡、韩国等地,让新加坡短期内收获了旅游红利。 但黄循财深知,这种 “冲突红利” 不可持续 — 中日作为区域两大经济体,供应链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冲击依赖国际贸易的新加坡。这也是他急于劝和的核心考量:既想保住短期红利,又怕长期动荡反噬自身。 但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高市早苗的言论突破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底线,中方的反制不过是捍卫主权的必然选择。 更危险的是,日本的挑衅背后,是系统性的军事扩张。2024 财年日本防卫预算增至 7.9496 万亿日元,重点研发远程导弹、部署 “宙斯盾” 军舰; 与此同时,日本间谍渗透活动愈演愈烈,国安部披露的案例中,有日本药企高管潜伏 20 年窃取敏感信息,有自卫队退役军人渗透 34 年偷拍军事设施,17 名日本人因间谍罪落网,其目标直指中国战略领域。 所以说,真正的区域稳定,从来不是要求受害者隐忍退让,而是让挑衅者认清底线。日本若真有降温诚意,就该撤回错误言论,停止与菲律宾的军事捆绑,遵守战后国际秩序。 黄循财的劝和或许出于善意,但脱离事实的 “和稀泥”,只会让挑衅者更加肆无忌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