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到被抓,都不知道自己成了“内鬼”。 几百张军事机密照片,就这么通过他的电

一个行路人 2025-11-24 21:18:08

他可能到被抓,都不知道自己成了“内鬼”。 几百张军事机密照片,就这么通过他的电脑,差点打包送给境外。 这事儿真不是电影。 央视通报的,一个测绘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周某,接了个活儿,去山里搞地形测绘。 结果呢,公司为了省钱,把项目层层转包,他也没去核实对方资质,自己带着无人机就上天了。 本来是拍山体,结果飞着飛着就偏了,镜头扫过一片密林,把里面的军事基地外围、岗哨、甚至装甲车轨迹,全拍下来了。 更要命的在后面。 他用来存照片的电脑,早就被人种了病毒。一种新型的“定向窃密病毒”,杀毒软件根本发现不了,能绕过防火墙,自动识别带地理坐标的敏感照片,然后悄悄加密上传。 国安部门是通过技术监测,发现有异常流量访问境外服务器,才紧急把这事儿给按住了。 通报里说,截获的时候,离数据完全泄露只差48小时。 想想都后怕。周某不是那种收了钱故意卖情报的间谍,他更像我们身边那种,工作图省事、软件用破解版、安全意识淡薄的普通人。 他用的无人机操控软件就是破解的,这等于给黑客开了个大门。 这个案子撕开了一个特别可怕的口子,就是“非故意泄密”。 国家安全机关有统计,近几年查处的泄密案里,超过6成都属于这种情况。 比如外卖员送餐路上随手拍了张军车照片,摄影爱好者觉得军事基地附近的日出特别美分享到网上,甚至家长在群里发孩子军训的定位。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普通人眼里没什么,但喂给AI一分析,可能就能拼凑出重要的情报。 这已经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那种“007式”的间谍战了。 现在敌人更聪明,他们不再执着于策反某个人,而是利用我们整个社会系统里的漏洞。 为了抢单压价,把项目违规分包;为了图方便,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为了拍个风景,无人机到处乱飞。 从企业管理,到个人习惯,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国家安全这条千里之堤上的蚁穴。 那个病毒甚至还能远程操控无人机,就算设备被海关扣了,里面的数据也能被远程一键格式化,让你找不到证据。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新常态。 反间谍工作,不再只是国安部门的事。我们每个人,在使用任何联网设备,分享任何一张照片的时候,可能都在国家安全的第一线。 那条看不见的安全防线,其实就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

0 阅读:72
一个行路人

一个行路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