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志摩想买条新裤子,竟发现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他拎着破洞的裤子,哀求妻子:“小曼,我每月赚500大洋,还不够花么?”谁料,陆小曼却怒骂:“穷鬼!那你娶我干啥!” 主要信源:( 中国作家网——老北京交际花陆小曼的奢侈生活:月开销三万) 1931年深秋的上海,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 徐志摩在红木衣柜前翻找许久,手指最终停在一条灰色西裤的膝盖处——那里已经磨出了明显的破洞。 他转身望向雕花卧榻,陆小曼正斜倚在锦缎靠枕上,手持烟枪吞云吐雾。 "小曼,我想添条新裤子。" 徐志摩轻声说道,顺手打开梳妆台上的钱匣,里面除了几枚零散铜板,再无他物。 这位每月收入折合现在十二万元的北大教授,竟连置办新衣的钱都拿不出来。 这段看似光鲜的婚姻,要从1924年春天说起。 那时刚经历感情挫折的徐志摩,在北平一场酒会上遇见了陆小曼。 这位被誉为"京城不可不看的风景"的名媛,确实令人过目难忘。 她穿着时兴的旗袍,谈吐风趣,眉眼间透着灵动的神采。 尽管知道陆小曼已是军官王赓的夫人,徐志摩还是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陆小曼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 她的丈夫王赓是个典型的军人,性格刻板,整日忙于军务。 有时陆小曼想出门散心,王赓总会说: "让志摩陪你去吧。"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提议会让自己的妻子与好友越走越近。 在一次次结伴出游中,两个渴望浪漫的灵魂渐渐靠近。 他们一起赏画听戏,讨论诗词,徐志摩会为她写情诗,陆小曼则会用钢琴为他伴奏。 这种心灵相通的感受,是陆小曼在刻板婚姻中从未体验过的。 这段感情很快面临抉择。 陆小曼发现自己怀孕后,独自去了小诊所。 这个决定不仅让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也彻底切断了她与王赓的婚姻。 王赓在痛苦中选择了放手,而徐志摩则满怀期待地筹备起婚礼。 但婚事并不顺利。 陆小曼的母亲要求必须请梁启超当证婚人,以求保全颜面。 徐志摩几次三番登门,才说动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婚礼上,梁启超的证词让新人无地自容: "不要以婚姻为儿戏,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结婚。" 这番话仿佛预示了这段婚姻的结局。 婚后的生活渐渐显出裂痕。 陆小曼出身官宦世家,过惯了奢侈生活。 她在上海租下小楼,雇佣了十多个仆人,还养着专供鲜奶的奶妈。 每天不是打牌听戏,就是购买华服首饰,后来还染上了鸦片瘾。 为了维持开销,徐志摩不得不在北平上海两地奔波。 他在北大教书之余,还要写稿赚取稿费,甚至做起了房产中介。 即便如此,仍然入不敷出。 1931年6月,他在给陆小曼的信中详细列出三个月的开销——足足两千五百元,相当于现在三十万元。 他恳求妻子将每月花费控制在五百元内,但陆小曼以"常在场面里混"为由拒绝了。 这年秋天,两人的矛盾愈发激烈。 一次争吵中,陆小曼将烟枪掷向徐志摩,打碎了他的眼镜。 徐志摩负气出走,在深秋的街头徘徊至深夜。 他不知不觉走到前妻张幼仪住的范园外,望着窗内温暖的灯光,却终究没有进去。 1931年11月,徐志摩为了节省路费,决定搭乘免费的邮政飞机去北平。 临行前,他找张幼仪定制新衣。 看着前夫磨损的衣领,张幼仪默默记下尺寸。 徐志摩将新出版的诗集《猛虎集》送给她,还问起儿子是否读他的诗作。 飞机在徐州经停时,徐志摩在颠簸的机舱里给陆小曼写下最后一封信。 他说自己头痛欲裂,真想立即回到她身边。 这封信成了绝笔。 由于大雾影响,飞机在济南附近坠毁,诗人年仅三十六岁的人生戛然而止。 徐志摩离世后,三位与他命运交织的女性以不同方式表达哀思。 陆小曼写下长联,承诺整理丈夫遗作; 林徽因的挽联仅有署名; 张幼仪则请人代笔,言辞克制。 但此后数十年,却是张幼仪一直照顾徐志摩的双亲,并将他们的儿子抚养成人。 这段感情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悲欢。 徐志摩一生追寻"唯一灵魂伴侣",最终为这份执着付出生命代价。 而陆小曼在失去丈夫后,终其身着素衣,戒除鸦片,用余生整理丈夫的诗文,或许是对这份感情最深刻的忏悔。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用户10xxx03
不过陆小曼对徐志摩还是有情义的,也算难得
用户10xxx74
说明没有万贯家财,真不要去找那种极度虚荣物质、极度会花钱且还不会赚钱、不会省钱的女人,哪怕你是普通富豪,也养不起她。
用户10xxx03
好像梁大师自己这方面也……
神就是爱
找了个下作货!能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