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当一个国家被逼到墙角,能想出多硬核的办法。二战打完,苏联男人少了2700万。什么概念?就是村里可能就一个男的,剩下全是女的。整个国家,阴盛阳衰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步。 战火刚灭,苏联就得直面人口窟窿。官方数据摆在那儿,二战期间总损失约2700万,军民各半,但男人损失最重,尤其是18到45岁的劳动力。1946年最低谷时,全国家庭男性比例严重失调,乡村里常见一男对多女的局面。城市也好不到哪去,工厂缺人,农田荒芜,国家运转像缺了半边翅膀。学者们后来算账,这波打击让苏联总人口从1940年的1.95亿跌到1946年的1.7亿,净减2500万。要不是及时补救,工业和农业都得瘫痪。现实就是这么骨感,没男人干重活,重建等于空谈。 这种失衡不光是数字游戏,还牵扯社会根基。战前苏联生育率就高,但战争把年轻一代男丁扫荡一空,寡妇和孤儿成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些重灾区,男性比例低到每千名妇女对应不到700名男人。农村妇女得一人顶俩,种地带娃两头跑,城市里女工比例飙升到六成以上。国家高层一看,这么下去不光劳动力断档,下一代都悬。1944年就开始动脑筋,最高苏维埃颁布法令,直奔生育和劳动力痛点。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全盘动员,硬扛过去。 先说生育这块,苏联直接把结婚年龄拉低到16岁女18岁男。以前是18和20岁,现在一降再降,边远地区甚至默许更早登记。目的简单粗暴:尽快补人口。登记所忙得热火朝天,一天上百对新人,工作人员笔走龙蛇,盖章声啪啪响。不少16岁姑娘就这样进了门,生娃成了头等大事。光降龄不够,还得有甜头。1944年11月推出“母亲英模”称号,生10个孩子以上的妈,就能领金星勋章,去克里姆林宫领奖。奖章一别,税收全免,住房优先,劳动时间减半。生5到9个的也有“光荣母亲”或“荣耀母亲”奖章,每月补贴到手,够一家人吃喝。 这些激励听着土,但真管用。战后头几年,出生率从谷底爬起,1950年总人口回升到1.789亿,比1946年多1100万。勋章妈们成了典型,档案里记录上万例,乌兹别克斯坦有个巴赫里·阿克拉莫娃,战时收养15个孤儿,领了最高奖。国家不光给荣誉,还砸钱。孕妇产假延长,托儿所建到村口,奶粉粮票优先发大户。农村妇女咬牙多生,城市白领也跟上,补贴能换半袋面粉,日子苦但有盼头。生育攻坚战打响后,家庭规模平均拉大,人口曲线终于拐头向上。 劳动力缺口更大,男人少得可怜,国家只能靠女人顶上。战后初期,全国六成劳动力是女的,工厂矿井全线女工化。斯大林格勒重建队七成女人,列宁格勒兵工厂女工占八成五。重活如打铁挖煤组装机,全让她们接手。统计显示,1940年女工比例四成,到1950年超五成。拖拉机厂女工扛钢锭,农庄女汉子开机收割。双班倒成常态,12小时轮班,肿脚啃硬面包。农村更狠,寡妇一人管几亩地,带老人小孩,饿肚子也得干。集体农庄会议上,女主席敲桌子分任务,底下黑压压一片头巾,没人退缩。 这种女顶男的模式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国家战略。工业产值1949年超战前,靠的就是这股女力。远东林场、中亚工地,全是女工身影。教育上也跟进,女工程师女医生比例飙升,到1959年占三成。福利配套,幼儿园覆盖率高,妇女能安心上班。别国女人还在家纺纱,苏联女的已成顶梁柱。人口普查显示,1959年女就业率超八成,远高于西方。苦是苦,但换来国家喘息,重建速度让盟国侧目。女人不光生娃,还得干活,这双重负担成了苏联复苏的隐形支柱。 战俘这块更硬核,苏联手里攥着500万轴心国俘虏,没急着放人,而是拉去干活。德国人最多,约300万,日本俘五六十万,匈牙利罗马尼亚的也上百万。1945年,他们占劳动力一成二,西伯利亚矿山、远东林场、中亚工地,全靠他们。诺里尔斯克镍矿德国俘凿冻土,共青城火车站日本俘扛原木。死亡率高,1945年冬天一天几十个,但后期降到可控。档案显示,到1950年,大部分放人,但有罪的留25年劳改。 为稳住局面,国家鼓励寡妇和俘虏结婚。内务部通知:联姻即分房,每月多30公斤面粉,生娃额外奖。乌克兰登记近万对,笔迹歪扭但手印鲜红。这招双赢,女人有依靠,俘虏安定干活。批评声有,说不人道,但战后重建花钱如流水,没人手一切白搭。远东工厂、哈萨克斯坦建筑,一砖一瓦多是他们手笔。到1949年,工业底子稳了,俘虏陆续遣返,最后一批1955年走人。苏联用这批免费劳力,填平了部分窟窿,经济曲线拉直。

欢乐谷
当年就该就下日本战俘去开垦新疆。
无名 回复 11-27 09:23
人说城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
topgun23 回复 11-27 07:47
新疆还就是在沙漠盐碱地上,由一代人开垦成绿洲的。有机会了可以过去看看,南疆阿克苏那边,90年代时候到处戈壁滩盐碱地,天天沙尘暴。建设兵团第一师驻地,这三十年住着地窝子(地上挖个斜坑,就是房子了)过来了,现在是知名苹果核桃产地,绿树成荫,气候湿润,个人感觉空气湿度已经和和黄河以南近似了,但其实你去地里挖一锹,会发现只有20公分左右的土,下面就是沙了……不容易啊,30年养出来20公分的土层,但真的改变了当地的气候面貌。
GGG
寡妇和俘虏结婚是什么昏招,杀夫之仇不报还给人暖床?怪不得二毛会反水,种不行啊
人与孜然和谐相处 回复 11-26 11:48
大的走了小的留下了[滑稽笑]播种成功,合伙领面粉也不行,一不小心就造出娃来了
流浪的风 回复 11-26 16:19
不奇怪啊,东德都是苏联的,等于都是苏联的人民,通婚不就正常了吗?
用户11xxx28
我妈那一代的女性都很能干的!我奶奶更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在上一代里很少见到矫情的公主怪!倒是现在的小仙女,,,呵呵!我觉得也就饱暖的人才会挑剔男女吧!实际上困难时期,男女都在奋力的生活!
浮云 回复 11-27 01:36
被国外资本迷糊了
用户10xxx26 回复 11-27 07:33
老祖宗早就有了总结,饱暖思淫欲
大大六
做俘虏还有女人玩
用户12xxx06 回复 11-27 08:52
现在感觉是享受,实际情况并不是好事。
牛比 回复 11-27 11:03
一天十几个、几十个,你受得了[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过眼云烟
八十年代我在对越防御作战前线广西凭祥法卡山边防部队服役时虽然我们和越南打的热火朝天但是也阻拦不了越南女子翻山越岭走小路偷越国境投奔家在我们这边的亲戚以求能嫁出去……这也是因为她们国家几十年的战乱男子奇缺而女子太多太多的原因。
小松 回复 11-26 11:48
战争减员最厉害的就青壮劳动力!
稻草人
当年我若去了苏联,至少有半条村的娃是我的种!😀
陆LU 回复 11-26 18:57
你什么确定你就是那个留村的,而不是填战壕的[哈哈笑]
用户54xxx09 回复 11-26 22:43
有机会你扛三十斤哑铃做深蹲,做到双腿发颤,然后记住这感觉。因为这就是刮骨刀的威力[抠鼻]
No Pain No Gain
中国也该降低结婚和生育年龄了,毕竟年轻人营养充足相比以前发育年龄提前了3岁
青丘 回复 11-27 09:53
你咋不说不生的根本原因是养不起呢
用户10xxx85 回复 11-27 07:58
没有意义,不婚不育的越来越多
春禾木
男人死了那么多也才降了两千多万人口,怎么做到一个村子只有一个男人的?
流浪的风 回复 11-26 16:17
[抠鼻]给你算算,1.95亿,按2亿算,男占1亿,然后刨除大概占一半的老幼,剩下5千万,一下子死2千万,然后很多在当兵、在城市,你想想,农村还能剩下几个青壮男性?
西北风 回复 11-26 19:03
因为死的都是青壮年啊!打仗总不能老头小孩先上吧!
坚强的小阿咩
传闻日本战俘白天干重活,晚上还要被苏联女兵糟蹋
一棹烟波 回复 11-26 12:39
造孽啊,日本战俘做了什么,还要被这样奖励[害羞][害羞][害羞][害羞]
一米阳光 回复 一棹烟波 11-27 01:52
日本没有这权利,东德俘虏,
八十八十八十
然后苏联女拳崛起,把苏联搞完蛋了。
滥人情 Triste 。
一直村就一个男人,那不是想咋玩就咋玩,这难道就是传说的皇帝的生活[滑稽笑][滑稽笑]
所相虚妄
不是“母亲英模”称号,而是“英雄母亲”称号。
执着光芒未来
为什么我国在二战后没有这个问题这需要好好研究肯定对现在的人口結构有帮助
熊光仪 回复 11-26 12:01
我国建国后一样鼓励生育,要不然人口能从4亿涨到14亿?
一米阳光 回复 11-27 01:51
英雄母亲我们也不是没有
lpr3876
联姻既分房,每月30公斤面粉,这个诱惑力很大。毛女有了男人,干劲十足,男人有的女人不会消极怠工,想着跑路。
用户10xxx19
所以,西方女权从来不提苏联的女工人,因为苏联真的会让女人下矿井
尼塔玛蒂
男人当牛马女人做仙女
没事看看热闹拱拱火助助威
坚定份子死的太多,剩一堆驴马烂子繁殖后代
TOCCATA 回复 11-26 22:23
毛子素质优秀的士兵、低级军官,第一波就战死了
泥泞中的老虎
不错,留了德国种[开怀大笑][开怀大笑]
W火XS
当年中国建国之初也面临人口问题,之后就有一句口号:人多力量大,众人令山移,七十年代大部分家庭都有5个以上的孩子,不然敢定少了好多的你我他
闾左之流
让女人回家生娃带娃,岗位我让给剩余的男同胞,就业出生两不误,再加带娃也要有社会补贴保障最低生活标准。[晕]
星辰大海
应该让日本战俘去西部沙漠垦荒。
T-800
男人守社稷,女人延血脉。
用户10xxx80
瞎扯淡,这个数据是从英国人那里得来的。
。。。
俄罗斯到现在还是十几年一波人口婴儿潮,不是他们愿意,而是没办法,战后爆发那一代总得长到生育年龄才能生
用户10xxx37
以后打仗了,就把日本男人拉去挖喜马拉雅山,不挖穿,不放人。
大鲜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蓝屿
咱们生育津贴一年能领4000+,领三年呢,你们还想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