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左宗棠57岁抬棺西征,中途歇息一家五口请他吃饼,他收下饼走出7步果断下令:这一家全杀了。 (信息来源:人民网——左宗棠新疆谋略) 1875年的晚清朝堂,一场关乎国土完整的争辩正闹得沸沸扬扬。新疆早已被阿古柏叛军霸占,北方的沙俄也瞪着贪婪的眼睛,恨不得一口吞下西北这片广袤土地。 可朝堂上却分成两派,不少人喊着海防重要,主张干脆放弃新疆,把钱和兵力都挪去巩固沿海防线。危急时刻,57岁的左宗棠站出来,硬生生顶住所有反对声音,铁了心要收复新疆。 他在给朝廷的奏折里写得掷地有声:“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一句话点透了新疆对国家边防的关键意义,谁也没法反驳。 为了表明自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左宗棠做出了一个震动朝野的决定——抬棺西征。那口黑漆漆的棺材,就是他的誓言:要么收复失地,要么马革裹尸。 这份决绝和赤诚打动了光绪帝,朝廷最终拍板,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远征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1876年,左宗棠率领数万清军,带着朝廷的期望和百姓的期盼,踏上了西征之路。从甘肃到新疆,一路全是茫茫戈壁和漫天黄沙,喝水都成了难题,军粮更是常常供应不上。 士兵们累得脚不沾地,却没人叫苦,心里都憋着要收复失地。左宗棠也不搞特殊,和士兵们同吃同住,一边盘算着作战计划,一边严抓军纪,反复强调不许骚扰百姓,要好好争取民心。 在他看来,收复新疆不光要打赢叛军,还得让老百姓真心归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边疆才能真正稳得住。 可这条路哪有那么好走?阿古柏叛军不仅武器精良,还总派眼线伪装成普通百姓,偷偷打探清军的动向,让本就艰难的行军之路又多了几分凶险,左宗棠时刻警惕,不敢有半点松懈。 一天,部队进军北疆途中,士兵们实在体力不支,左宗棠便下令在一处偏僻村落附近歇脚。连日操劳让他身心俱疲,却没心思跟着士兵们休整,独自走到村边踱步,脑子里琢磨接下来的作战部署。 这时,一户人家的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迎了出来,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热情地招呼他进屋歇歇脚。 一路上见多了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突然得到这样的善待,左宗棠心里顿时暖了半截。 紧接着,这家人端出了好几张刚烙好的饼,饼的用料扎实,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数量还不少,硬是要让他趁热吃。 那会清军军粮紧缺,士兵们都常常饿肚子,左宗棠看着眼前的饼,又看看一家人真诚的眼神,满心感激地谢过之后,接过饼就转身朝部队歇息的方向走去。 可没想到,刚走出七步,左宗棠突然停下脚步,脸上的暖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神情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刚才还觉得暖心的善意,此刻却让他警铃大作。 他站在原地沉思片刻,眼神变得坚定又果决,转头对身后的护卫下令,把这一家人全部拿下,就地正法。 护卫们都看傻了眼,刚才主帅还对人家千恩万谢,怎么转眼就下了杀令?可左宗棠的命令不容置疑,将领们虽然满心疑惑,还是立刻执行了命令。 左宗棠心里清楚,乱世之中,沿途百姓早就被战乱折腾得食不果腹,好多人连自家人都养不活,哪来多余的粮食烙饼招待陌生人?这家人拿出的饼,根本不是普通百姓能轻易办到的。 且阿古柏叛军向来喜欢派眼线伪装成村民,潜伏在沿途打探军情,这家人主动凑上来示好,实在太过刻意。 西征大业关系到国家领土完整,半点差错都不能有,宁可错杀,也绝不能放过任何隐患,要是因为一时心软让叛军钻了空子,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士兵们随后搜查了这家人的屋子,果然在隐秘的角落里搜出了叛军的暗号信件、暗藏的兵器,还有一张画着清军动向的草图。 铁证如山,这家人果然是叛军安插的眼线。消息传回部队,士兵们无不佩服左宗棠的远见卓识和杀伐果断,跟着他西征的信念更坚定了。 大家都明白,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里,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满盘皆输,左宗棠看似冷酷的决定背后,全是对国家的忠诚和收复新疆的坚定决心。 那口跟着左宗棠西征的棺材,支撑着他在荒漠戈壁中一路前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而“七步杀五口”的故事,虽是民间流传的传奇,却把他在战争中的谨慎和果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不得不做出这样艰难的抉择,用看似狠辣的手段排除隐患,只为早日平定叛乱,让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之后的日子里,左宗棠率领清军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收复了新疆全境。这场远征,不仅守住了国家的领土完整,还让西北边疆彻底安定下来。 左宗棠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抬棺西征的誓言,而那个故事,也跟着他的传奇人生一直流传到今天,每当人们谈论起左宗棠,既会感慨他的铁血手腕,更会敬佩他深沉的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