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唐山街头发生初中生遇堵事件。初一学生小林在前往小餐桌就餐途中,不慎与两名职校生发生轻微碰撞。 小餐桌老师发现学生未按时出现,立即联系家长,双方分头寻找。最终在离小餐桌不远的拐弯处,老师发现了被两名青年拦在路边的小林。据小林讲述,对方以被碰为由索要200元赔偿,否则不让离开。 老师当场询问两名职校生是否受伤,得到否定答复后追问索赔理由,对方却坚持“碰了就得赔钱”。经过老师严肃批评教育,两名职校生最终悻悻离去。 此事虽小,却折射出部分青少年在规则意识与同理心方面的缺失——为何一句道歉不能解决的轻微碰撞,会演变成索要钱财的对峙?当然,个别事件不能代表整个群体,但当“碰了就得赔钱”成为某些年轻人的处事逻辑,我们的教育是否在某些环节出现了偏差? 除了知识传授,尊重他人、理性沟通的基本素养培养,或许更需要从小处着手,融入日常。这次事件中,老师的及时介入避免了矛盾升级,但留给家长和教育者的思考远未结束。
高中老师的话只有长大了才能懂
【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