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Jasper这几年的样子,突然悟了:真正让人打心底喜欢的孩子,从不是靠“星二代”的标签撑着的。 12岁主持校园活动那段视频刷到了吗?上千人的场子,中英美三语换得跟翻书似的,站在台上腰杆挺得笔直,眼神扫过台下时稳得不像个孩子。谁能把他和当年《爸爸去哪儿》里那个追着喊“村长”的小奶娃对上号? 说起来也有意思,他爸是镜头前能瞪着眼拍桌子的陈小春,他妈是说话像开倍速的应采儿,俩人生出的孩子,偏偏长了副温润劲儿。三年前搬去上海读书,目标往清华北大耶鲁上奔,全英演讲拿奖时嘴角带笑,当双语导赏员时耐心给游客讲历史,身上那股踏实劲儿,比多少刻意凹的“星二代人设”都耐看。 应采儿直播时说过,孩子写作业她从不刷手机,就坐在旁边看书;陈小春不管多忙,每周雷打不动陪孩子踢两场球。哪有什么天生的“灵珠”?不过是火暴脾气的爹收了收戾气,快人快语的妈沉了沉性子,把“尊重”揉进了日常——他说想当导赏员,就陪着去博物馆查资料;他怕舞台紧张,就全家当观众陪他彩排。 现在再看他,会觉得“星二代”这三个字特多余。毕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眼里有光,脚下有根,比任何标签都有分量。这哪是养孩子?分明是父母用耐心,一点一点种出了棵能扛住风的小树。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普通家庭里,爸妈没什么大道理,就陪着孩子慢慢长,反倒养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