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俄罗斯也弃权了,安理会胜负已分,特朗普送中方一句话,就在联合国安理会举手表决的前一秒,局势还是扑朔迷离,谁也没料到,俄罗斯也跟着中国一起,选择了弃权。 决议通过当晚,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庆祝,对着镜头特意提了句 “中方的选择很明智”。 这话听着客气,实则藏着底气:他吆喝了大半年的加沙 “20 点计划”,终于借联合国的壳子落了地。可稍微扒拉一下这计划的条款,满纸都是明晃晃的算盘声。 说是 “停火后重建加沙”,核心条款全在 “埋雷”。第一条就要拆哈马斯隧道,听着是去军事化,可谁来拆?用什么标准拆?没说。 第五条的边境检查更玄乎,加沙与埃及、以色列的边境要设卡,却没明确是由巴勒斯坦人主导还是外人插手。 第十条提的 “临时警察” 更离谱,既不说警力从哪来,也不讲指挥权归谁,只甩下句 “后续协商”—— 这不明摆着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吗? 最关键的是决议里的 “执行班子”:成立一个 “和平理事会” 当过渡政府,特朗普亲自当主席;再组一支 “国际稳定部队” 维持秩序,由理事会指挥。 可细究起来全是窟窿:部队费用要靠募捐和会员国凑,谁出兵谁就得花钱出力,美国只当 “指挥官”。 理事会授权到 2027 年底,可巴勒斯坦建国的时间表在哪?“两国方案” 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决议里只含糊提了句 “支持建国愿望”,连 1967 年边界、耶路撒冷归属这些核心问题都绕着走。 这哪是推动和平?分明是美国想绕开联合国自己当导演。要知道现在联合国 193 个会员国里,157 国都承认巴勒斯坦国了,就剩美国在五常里硬扛着不承认。 联合国特使早警告过,“两国方案已经靠呼吸机维持了”,可美国偏要另起炉灶:部队部署听美国的,治理方案按美国的来,连以军撤军都要 “符合去军事化标准”—— 说白了,联合国就是个盖章的摆设。 中俄的弃权票,其实早把问题点透了。中国代表傅聪投票后直接开炮:“加沙是巴勒斯坦人的,不是谁想管就能管的!” 他戳穿了决议的两大硬伤:一是没体现 “巴人治巴”,把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回加沙变成 “监督改革”,根本没尊重人家的主权;二是联合国被架空了,理事会和部队都绕开安理会主导,以后出了问题谁担责? 俄罗斯代表涅边贾更直接,说这草案就是美国和以色列的 “实验幌子”。想想也是,美国在中东干过多少 “先动手后补票” 的事? 2003 年拿假证据打伊拉克,现在又想靠模糊条款掌控加沙,这套路太熟了。俄方最担心的是,这支部队没明确授权边界,搞不好会变成干预他国内政的工具,反而激化矛盾。 有意思的是,阿拉伯国家这次投了赞成票,但心里门儿清。他们太需要停火了,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已经拖不下去,哪怕知道美国在打算盘,也想先抓住 “停火” 这根救命稻草。 可哈马斯已经放话了,部队必须由联合国全面监督,还得跟巴勒斯坦官方协调 —— 这其实是在给美国的 “主导权” 拆台。 说到底,这场表决的胜负是美国的 “战术胜利”,却是和平的 “战略隐患”。特朗普的计划看似解决了眼前的停火问题,实则把最核心的建国问题往后推,用 “重建” 的幌子换来了主导中东的权力。 可加沙的问题从来不是修几条路、派几支部队能解决的:1200 万巴勒斯坦难民要回家,耶路撒冷的圣地要划分,以色列的安全诉求要平衡,这些都得靠 “两国方案” 这个根基。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美国想当 “中东导演”,但演员们未必听指挥。中俄的弃权不是反对停火,而是反对这种 “霸权和平”—— 没有明确路径的建国承诺,没有联合国主导的执行机制,再华丽的计划都是空中楼楼阁。 特朗普或许能得意一时,但要知道,中东的和平从不是谁能单方面 “安排” 出来的,把联合国当摆设,把主权当筹码,迟早要栽跟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