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嚣张了!日本当局11月25日宣布不会重新考量国会相关答辩,理由是“紧急状态可能构成国家安全相关法律下的‘存立危机事态’” 这一回应把“存立危机”的争议再度点燃,也让国会与政府的矛盾摆上明面 2024年11月25日,日本内阁向国会提交书面答复,直接回怼众议院安全委员会的质疑——10月国会曾问“‘存立危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这次政府只说“维持7月立场”,没给新解释。起因是Opposition党认为“政府滥用模糊定义,可能绕过国会决策”,结果是政府态度强硬:“综合判断”的权力在自己手里。后续是Opposition党放话“要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网友骂“又拿大帽子压人” 要搞懂这事,得先扒“存立危机事态”的底。它来自2022年日本修订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核心是“国家生存受严重威胁时,政府可采取非常规措施”。但法律没写“严重威胁”的具体门槛——比如朝鲜导弹飞越算吗?台海局势紧张算吗?政府说了算。之前2023年冲绳普天间机场搬迁,政府就用这理由压国会:“基地扩建是应对‘存立危机’,不能等辩论。”这次更绝——连“是否构成”都不说死,只说“可能构成”,把解释权攥得更紧。还有美日的默契,2024年7月美日领导人通话后,日本首次明确这一立场,这次是“延续同盟协调”——美国要日本在印太“更积极”,政府怕国会拖后腿,干脆用“存立危机”堵嘴。再看民调,共同社11月23日调查显示,45%民众认为“滥用权力”,38%支持,剩下的“没意见”——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就是敢怒不敢言 为什么日本执意用“存立危机”拒绝国会答辩? ①法律给的“空子”——《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没写清楚标准,政府能“自由发挥”,国会拿它没办法 ②地缘的“焦虑病”——针对地区局势,日本想留“快速反应”权,比如台海有事,美日要合作,总不能等国会投票吧? ③给美国的“投名状”——配合印太战略,避免国会干预美日军事合作,比如最近要部署中程导弹,政府用这理由压反对声 普通日本老百姓怕的不是“存立危机”,是政府把它变成“绕过国会”的工具。比如冲绳阿姨抗议基地扩建,政府说“这是存立危机”,直接拆了她们的帐篷;现在又用这理由堵国会的嘴,大家能不慌吗?“存立危机”本来是“保国家”的词,现在变成“政府说了算”的借口,谁能安心?接下来的关键不是政府嘴硬,是国会能不能推动修法——把“存立危机”的标准写死,比如必须“有明确军事威胁”“国会半数同意”,不然政府永远能“耍流氓” 有网友说:“对面越急,我们越要沉得住气。不要被激就胡乱出牌,说难听点,两国打架,阵前叫阵都是嘴皮功夫。我们走自己的路就是活活拖死日本,日本骂的越凶证明他们真的着急了。”这话戳中了——日本急的是“内部矛盾压不住”,国会要查,民众要说法,它只能用“存立危机”当挡箭牌。但我们得清楚,日本的“急”不是针对我们,是针对自己的“权力漏洞” 我觉得日本这次就是“用大帽子掩心虚”。怕国会挖细节,怕民众问清楚,所以拿“存立危机”压人。但纸包不住火,等国会真的修法,政府的“模糊空间”就没了——到时候看它还怎么躲 日本用“存立危机”堵国会的嘴,你觉得是“真安全需求”还是“权力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