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在讨论,如果和日本再次发生战争的话,大家将怎么来应对这一个情

锦云祥瑞 2025-11-27 03:51:17

今天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在讨论,如果和日本再次发生战争的话,大家将怎么来应对这一个情况? 没有想到的是我们部门的老大说他会第一个去参军,他说他今年已经有52岁了,儿女都已经长大了,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也不怕流泪,就想着一个字:干小本子! 这话一出口,喧闹的办公室瞬间静了半秒,紧接着响起一片实打实的掌声。老大平时在公司里话不多,每天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开会时总把“稳一点”挂在嘴边,谁也没料到这个看起来温和的中年男人,骨子里藏着这么一股子狠劲。他指尖敲着桌面,眼神亮得吓人,不是一时冲动的热血上头,是沉淀了半辈子的笃定——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民族气节,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冲击力。 后来才知道,老大的爷爷就是抗战老兵。小时候他总听爷爷讲战场上的故事,爷爷胳膊上那道狰狞的刀疤,是和日本兵拼刺刀时留下的,爷爷常说“咱们这代人把仗打完了,你们得守住家园”。这些话像种子一样埋在他心里,平日里忙着养家糊口、打拼事业,这份执念没机会显露,可一聊到家国大事,骨子里的血性瞬间就被点燃了。他手机里至今存着爷爷的军功章照片,逢年过节都会拿出来给儿女讲当年的历史,教他们不能忘了过去的苦难。 办公室里的年轻人当场就炸了锅。刚入职两年的小王拍着桌子说:“老大都上了,我一个25岁的小伙子怕啥?我体能好,去当侦察兵都行!”做设计的丽丽红着眼圈说:“我虽然不能扛枪,但我会做宣传海报、剪短视频,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立场!”就连平时爱开玩笑的老张都收起了嬉皮笑脸:“我懂点机械维修,到了战场说不定还能修修武器装备,总比在家等着强。”一群平时讨论KPI、吐槽加班的上班族,此刻心里想的全是“家国”二字,这份突如其来的默契,让人鼻头一酸。 其实这种“随时能上”的底气,从来不是凭空来的。我们这代人虽然没经历过战争,但从小就听着抗战故事长大,课本里的南京大屠杀、历史博物馆里的旧物件、影视剧里的英雄事迹,早就把“家国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刻进了骨子里。52岁的老大不是孤身一人,他身后站着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人——是菜市场里抡着菜刀的摊主,是工地上扛着钢筋的工人,是写字楼里敲着键盘的白领,平时大家为了生活奔波,可一旦国家需要,每个人都能扛起自己的责任。 有人说“和平年代谈战争太遥远”,这话没错,可我们必须明白,和平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而是靠实力和血性守住的。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小动作不断,篡改历史教科书、扩充军事力量、在台海问题上指手画脚,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讨论战争不是盼着打仗,而是怕忘了历史,怕丢了血性,怕对不起那些为了家国牺牲的先辈。老大说要第一个参军,不是真的盼着战火燃起,而是想传递一个态度:我们热爱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种爱国情怀从来不是口号。老大平时就特别支持国货,家里的家电、身上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国产品牌;小王主动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国防教育课,周末还去学急救知识;丽丽把自己的设计作品做成了爱国主题系列,在网上收获了不少点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是在为守护家园添砖加瓦,爱国从来不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把这份信念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是好战分子,谁都想安稳过日子,陪家人吃饭、看着孩子长大、享受平淡的幸福。可如果真的到了迫不得已的那一天,就像老大说的那样,没什么后顾之忧,唯有挺身而出。这种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历经千年都没磨灭,未来也永远不会消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8
锦云祥瑞

锦云祥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