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世界进入2050年时,世界上会出现三个超级大国。而这三个国家就是美国、中国和印度。这个答案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美国外,人们对另外俩答案都感到不可思议,更是惊讶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自己去哪里了?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等2050年,现在去英国街头走一圈就能找到答案。去年冬天我刷到英国网友的视频,一个单亲妈妈对着镜头抹眼泪,说她每月的能源账单从80英镑涨到250英镑,工资却一分没涨,只能靠政府救济给孩子买暖气。超市里的牛奶半年涨了30%,连最普通的切片面包都快吃不起了。这哪是曾经掌控全球经济的帝国该有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说,英国还有伦敦金融城啊?可脱欧后,伦敦的金融地位早就打了折扣。2023年的数据显示,超过500家金融机构把部分业务迁到了法兰克福、巴黎,光是银行就带走了1万亿英镑资产。以前伦敦是欧洲的金融心脏,现在连欧元交易都做不了多少,这损失可不是闹着玩的。 产业方面更惨,英国几乎没了完整的制造业链条。劳斯莱斯发动机虽还出名,但大部分零部件得从国外进口;捷豹路虎被印度塔塔收购后,研发中心都搬到了印度。去年英国汽车产量比2016年降了40%,本土品牌快保不住了。 有人问,英国不能靠科技翻身吗?别逗了,它每年科研投入占GDP才1.8%,连中国的2.5%都不到。印度虽投入也不高,但有庞大的年轻人基数,IT人才全球最多。英国呢?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20%,劳动力都不够用,怎么发展科技? 军事上更丢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第一次出海就漏水,舰载机还要借美国的F-35B。去年英国海军宣布,因经费不足要退役3艘驱逐舰,现在能执勤的军舰不到20艘。一百年前英国舰队能封锁大西洋,现在连自家海域都守不住。 布莱尔说的不是预言,是把英国的底裤扒开了。殖民体系崩溃后它就没了经济支柱,脱欧更是雪上加霜,把自己和最大贸易伙伴隔绝。那些还觉得英国是超级大国的人,怕是活在《唐顿庄园》里没醒。 2050年的英国,大概率还是二流国家。想挤超级大国?除非重建殖民体系,可现在谁听它的?与其惊讶英国去哪了,不如看中国——靠自己从制造大国变科技大国,这才是真底气。英国的衰落,说到底是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怨不得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