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首批约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已启程发往中国。

意智喝青雪碧 2025-11-27 07:44:31

就在刚刚。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首批约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已启程发往中国。 从这条消息往下看,关键信息其实早已埋下。2023年8月24日,日本开始排放核处理水,当天中方口岸环节发布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的通知。北海道扇贝当年对华出口约223亿日元,几乎一夜清零,日本冷库里一度压了大约12万吨存货,转去东南亚要多付加工费,账面不好看。 到2024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水产出口只剩约35亿日元,降幅接近九成。变局出现在2025年6月29日,140号公告明确,有条件恢复除福岛等十个都县以外的水产品进口,条件非常细:产地要清楚、每批要有放射性检测报告、加工企业要登记,随时接受远程核查。 细节不止这些。据公开信息,从2024年9月开始,中方专家组曾四次赴日本独立取样,把海水和水产样品带回国内检测。这一步原来很难推进,这次为了恢复出货,日方配合度提高。后续执行里,每批次都要过全套材料审查,流程一环扣一环。 企业端的压力更大。据日媒统计,日本递交材料的有近700家,到2025年11月只过了3家:北海道的Ichiyamamru Hasegawa Suisan,以及青森的Okamura Foods和Yamajin,业务涉及扇贝、鳟鱼、海参。这几家车间装了中方指定的摄像设备,清洗、分拣、装箱都留痕,视频直传后台。 时间往后推。11月5日,钏路港发出了那批约6吨的冷冻扇贝,300箱、每箱20公斤,标签中日文齐全,航线对接上海。11月7日,日方主管水产的负责人在记者会上对外确认,这是两年来的首次对华出货,态度相当高调。 对接这单的中国进口商也不轻松。能接手,至少得有完整资质、过往报关记录干净、冷链全流程稳定,还要接受每批到港后的放射性抽检。一旦出现超限,资质可能被立即暂停,所以不是普通贸易公司能随便上。 市场端的痕迹能说明问题。这家企业多年做日料原料供应,禁令前就和日本供货商合作紧密,禁令期间也通过第三方保持沟通,帮对方去别处消化库存,目的是等到通道重开能第一时间接上。这个铺垫,直接体现在现在的“首单”上。 具体到餐饮链路,变化也能看见。过去两年不少餐厅用俄罗斯、加拿大的扇贝替代,口感和稳定性不一样,菜单常改。现在北海道货回归,老客户的配方能照原样恢复,高端连锁和商超的采购单据也开始重排。 把6吨放在更大的盘子里看,它更像验证流程的样单。抢到“首单”,相当于在行业里树立信号:渠道可靠、合规到位。后续的谈判空间、份额配置,都会往有把握的方向倾斜,日方在排期上也会优先给这条线留量。 监管并没有松口径。口岸环节的要求还是每批全检,材料要齐、检测要过,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叫停。这一条保证了消费者端的安全感,也把节奏掌握在执行链条里,日方只能按流程来,快不了。 产能释放要看审批节奏。目前通过登记的就那三家,月度能出的量有限,想一步到位填满中国市场不现实。更大规模还得等更多企业过审、更多车间装好监控、更多线路跑过验证期,这些都是时间和标准的事。 对行业来说,这次是一个开口,但不是全面打开。供应链会分批恢复,价格和规格会随批次调整。谁能把合规做严、把品质做稳,谁就能占住位子。 从消息落地到货到岸,流程清清楚楚。这就是现在的节奏:先把安全挡在前面,再把供应接上来。首批到了,后面的路还长,但路已经开。

0 阅读:0
意智喝青雪碧

意智喝青雪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