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有人说“中日永不再战”,我相信说这个话的就是我们的敌人。   先说说这刻在骨

天天纪闻 2025-11-27 10:21:04

我看有人说“中日永不再战”,我相信说这个话的就是我们的敌人。   先说说这刻在骨子里的血仇。中国对日本向来是掏心掏肺的好,唐朝时鉴真东渡送佛法,宋朝传去活字印刷,明朝万历皇帝还派大军帮着打退丰臣秀吉的侵略军,可日本从没记过这份恩。   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倭寇就像一群毒蚊子,盯着中国东南沿海反复叮咬。这些海盗里混着大量日本武士,带着刀枪闯进村寨,抢粮食、抢女人,浙江台州一个村子被烧光后,只留下 37 具孩童尸体,胳膊腿都被砍得血肉模糊。   到了清朝末年,日本更是把 “侵略发财” 当成国策,1894 年甲午海战打垮北洋水师,逼着清政府割让台湾、赔偿 2 亿两白银 —— 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当时 4 年的财政收入,全被他们拿去造军舰、练军队,转头就更嚣张地欺负亚洲邻国。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千万同胞成了亡国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建了 80 多处万人坑,70 多万中国劳工被折磨死后就随便扔进山沟,辽宁阜新的万人坑里,有的尸骨还插着刺刀、绑着铁链。   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南京城里 30 万手无寸铁的百姓惨遭屠戮,日军用活人为靶子练刺杀,把婴儿挑在刺刀上取乐;731 部队在哈尔滨用中国人做细菌实验,注射鼠疫菌的受害者浑身溃烂而死,连孕妇和孩子都不放过。   重庆大轰炸持续五年半,1.1 万同胞死于空袭,防空洞里的百姓被闷死时还保持着相拥的姿势。   有人算过总账,仅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死伤就达 3500 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1000 多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是高达 5000 多亿美元。要是加上甲午战争、倭寇袭扰这些历史旧账,中国被日本侵略害死的同胞绝对不止 4000 万。可日本呢?   78 年过去了,连句正经道歉都没有。2023 年 8 月 15 日战败纪念日,岸田首相虽没亲自去靖国神社,却以自民党总裁名义交了 “玉串料”,相当于变相参拜。   当天还有 67 名国会议员跑去靖国神社,其中就有内阁经济安保大臣高市早苗 —— 这地方供奉着 14 名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 “精神神社”。   岸田在追悼会上只提日本的 “伤痛”,绝口不提对中国的加害责任,这叫哪门子 “反省”?   再看看现在的日本,哪有半点 “和平国家” 的样子?2025 年的防卫预算飙到 8.7 万亿日元,比上年涨了 9.4%,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大关,重点全花在进攻性武器上。   2976 亿日元砸在高超音速导弹研发上,2832 亿日元建卫星星座追踪军舰和导弹,还要买 3 艘护卫舰、1 艘潜艇和 F-35 战机,甚至跟英、意联合搞下一代隐形战机。   二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明明写着 “放弃战争、不保有战力”,可现在他们不仅有了 “宇宙作战团”,还建了网络战指挥系统,这不就是把宪法当废纸吗?   日本还跟美国升级军事同盟,2024 年把《美日安保条约》改成 “攻守兼备”,又跟澳大利亚、英国签《互惠准入协定》,甘心当美国在亚太的马前卒,说白了就是想借别人的势力重新武装自己。   咱们中国一直抱着最大诚意谈友好,战后主动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偿,2024 年中日贸易额达到 3083 亿美元,山东还专门办产业对接会拉着日本企业搞合作,住友、日立这些日企在华赚得盆满钵满,华熙生物也去日本设子公司共享技术。   可换来的是什么?是日本在钓鱼岛搞 “国有化” 闹剧,是他们的法院一次次驳回中国强制劳工的赔偿诉求,是他们跟着美国搞 “印太战略” 围堵中国。   那些喊 “中日永不再战” 的人,要么是真糊涂,要么就是别有用心的敌人。1931 年之前,多少人盼着 “中日亲善”,结果换来了九一八事变;1937 年之前,又有人说 “不会全面开战”,结果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现在日本一边扩军一边改历史,这些人却喊着 “永不再战”,不是想让咱们放松警惕是什么?   去年东京有群小学生给岸田写信,问 “为什么要加国防预算”,结果连个回信都没有 —— 日本自己人都在怀疑,外人倒替他们喊起了 “和平”,这不是坏是什么?   我不是说不能跟日本做生意、搞交流,经贸往来、文化互鉴没问题,但前提是日本得先认账。   得像德国那样,把希特勒钉在耻辱柱上,主动给犹太受害者赔偿,而不是把东条英机当 “英雄” 供奉。可现在的日本连句真话都不敢说,武器库却越建越满,这样的国家怎么让人相信 “不再侵略”?   说到底,和平从来不是求来的,是靠实力守来的。咱们铭记 4000 万同胞的血仇,不是为了复仇,是为了不重蹈覆辙。那些喊 “中日永不再战” 的敌人越是鼓吹和平,咱们越要握紧拳头、建好国防。   什么时候日本真的把历史账算清了,把武器库减下来了,再谈 “永不再战” 也不迟。现在谁要是信这种鬼话,就是忘了祖宗的血,上了敌人的当。

0 阅读:31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