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写道:“中日外交争端持续僵持,北京全方位高强度向日本施压,逼迫

博厚百灵 2025-11-28 07:28:57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写道:“中日外交争端持续僵持,北京全方位高强度向日本施压,逼迫日本撤回‘台湾有事’言论。继旅游、电影、水产品后,北京会否对日本重拳打出‘稀土牌’成看点。” 东京的供应链经理每天五点起床刷海关数据,他说不是怕当天零进口,而是怕一个模糊的变动:审批更慢、价格更高、合同更短。他们仓库还能撑两三个月,全公司把节假日排班表都改了,先给关键线留料,非核心产品随时降产。 他跟我抱怨,去年他们花了大价钱去东南亚谈过替代,谈完发现不是买不到,而是买来还要找中国做后道工序,性能差一步,整车就过不了测试。这就是现实,资源可以分散,工艺和质量没那么快搬走。 外界总问北京会不会立刻打稀土牌。我看更像握在手里不急着摁。旅游、文化、水产,往往先作用到地方和行业,民意会反过来约束政治。企业每天算账,算到最后会去给政客提意见:少说点冒险话,多留点生产空间。 真正让日本紧张的不是“禁”,是“不确定”。你不知道下个月是延长审核,还是调配额,还是提高质量标准。资本市场最怕这种节奏,股价一波三折,企业报表的风险准备金一添就是几个亿,这就是隐性的成本。 晚上数据一更新,相关板块跳水,那个经理给我发了一张内部报告截图:库存周转天数缩短,新项目推迟,研发预算往“降稀土用量”倾斜。他说,不指望一两年就摆脱依赖,但希望政府在涉台上别再试探红线,否则工厂先遭殃的不是嘴硬的人,是流水线上的人。 我个人的判断:稀土不会随便用,但一旦对方越线,会快准狠。平时不出手,是在把节奏握在自己手里,让对面明白“代价随时到”。这比情绪化更有效,也更可控。 普通人可能感受不深,但你如果是车企、家电、风电的工程师,看到图纸被迫改、测试周期变长,就知道这不是电视里的争论,这是每周的会议纪要。政治的声音高,经济的压力更长。 接下来几个节点要看:日本预算案、产业政策更新、涉台表态的措辞。如果哪天海关通告里多了一行小字:某类稀土报关审核时间延长至30天,我会第一时间提醒大家,那不是技术通知,是风向标。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博厚百灵

博厚百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