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11月26日,日本东海日中关系学会发了紧急声明,呼吁中日赶紧修复关系,说

博厚百灵 2025-11-28 07:28:58

快讯! 11月26日,日本东海日中关系学会发了紧急声明,呼吁中日赶紧修复关系,说高市早苗涉台的话让两国关系变僵,原本11月的中日大学校长联合会议延期了,留学生交换项目也得重新琢磨,这还是日本全国学会头一回为这事发声。 我第一时间去问在大阪读机器人工程的同学,他原定12月和中国团队做无人机协同测试,设备都已经运到仓库,临时被通知暂停。机票退改费没人愿意出,实验室预算也被锁了。他说最急的是毕业设计的关键数据没了来源,老师只能把题目改小,不少同学直接考虑延毕。 另一个在东京学艺术管理的女生,筹备半年准备做一个中日青年策展,赞助方看到风向,邮件里一句“暂缓”,就把场地和物流都取消了。她跟我说,比损失钱更难的是信心被打击,合作伙伴怕的是不确定。 晚上朋友给我看了一份校内会议纪要的截图,里面写着“近期对华公开活动从低风险事项开始”,实际意思就是能不办就不办,避免麻烦。我能理解学校的谨慎,但也清楚,这不是学术判断,是被舆论推着走。 很多人可能觉得政客的那几句话只是姿态,过几天就过去了。可现实里,一句站台换来的是学生材料作废、老师选题被迫改道、企业审慎撤出支持。电视里是热闹,实验室里是沉默。 更让人不安的是,年底有传闻说个别科研基金考虑加设“涉外合作额外审查”。如果成真,一大批跨校项目会直接卡在流程上。我希望这只是坊间消息,但谁能拍胸脯保证不会发生? 话说回来,交流的真正价值不是漂亮的协议,是人和人之间建立的理解。很多后来在公司、研究院里干协调的人,都是从这些项目里走出来的。他们能把误解翻译成事实,把对立转成解决方案。这种能力不是靠口号得来的,是靠一次次合作累积的。 有人问我怎么看。我不觉得谁必须在立场上投降,我在乎的是行动层面别把桥拆了。政治人物为了选票激进一点,我能理解,但别拿年轻人的时间当筹码。短期的掌声不值钱,长期的互信才是资产。 能做的事也不是没有。我正在和几位老师商量,把线下联合课改成线上工作坊,用公开数据做联合分析,另找国内外企业赞助服务器和算力。不完美,但能让学生继续推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想法,也欢迎私信我,我愿意帮忙对接资源。 她后来解释那番话只是举例,可影响已经扩散。民间的耐心不是无限的,习惯被打断一次两次还能回到正轨,被打断十次就会换路。修复信任比制造矛盾难得多,这个账每个人都懂。 你们身边有没有因为这波风向受影响的同学或老师?把故事讲出来,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代价。也说说你觉得最可行的补救办法是什么,别让努力白费。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博厚百灵

博厚百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