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刘威给刘蓓打电话:“偏儿,我要在北京租房子,你有门路没?”刘蓓一拍大腿:“

夏之谈国际 2025-11-28 11:51:46

当年,刘威给刘蓓打电话:“偏儿,我要在北京租房子,你有门路没?”刘蓓一拍大腿:“住我那呗。” 电话里爽快答应的刘蓓,大概没好意思提自家房子的“致命缺陷”,等刘威拖着行李箱走进西四胡同那间砖木平房时,才发现这“临时港湾”藏着个哭笑不得的难题,整栋房子没有独立卫生间,上厕所得穿过百米胡同去公共茅房。 1993年的刘威还没到“厕所排队被追星”的地步。 那会儿他刚凭《唐明皇》小有名气,来北京发展带着东北人特有的实在,本来想先随便找个地方落脚,等拍几部戏赚了钱再换好点的房子。 可他没算到,胡同里的公共厕所会成为比试镜更让他头疼的事。 每天清晨五点就得爬起来,裹着军大衣在寒风里排队,遇上冬天结冰的路面,还得小心翼翼怕摔跟头。 最尴尬的一次发生在1994年春天,当时《三国演义》正在热拍,刘威演的魏延刚出场没几集。 那天他照例在厕所前排着队,突然有个大爷指着他喊“这不是三国里的魏将军吗”,话音刚落,排队的街坊邻居呼啦一下围过来,递本子的递笔的,连蹲在茅坑上的大哥都探出头喊“给我也签一个”。 刘威后来在采访里说,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签也不是走也不是,最后红着脸逃回家时,连冻僵的手都忘了搓一搓。 随着《东边日出西边雨》热播,刘威的国民度越来越高,上厕所这件事更成了“甜蜜的负担”。 剧组同事知道他住这儿,偶尔会绕过来“偶遇”要签名;旅游团路过胡同,导游甚至会指着厕所方向说“刘威经常在这儿排队”。 有次他正蹲在茅坑上,听见外面有人讨论“刘威是不是买不起带厕所的房子”,气得他差点把手里的报纸捏烂。 可转头想想,刘蓓当初二话不说把房子腾出来,自己总不能因为这点事就搬走,那样也太不够意思了。 其实在90年代的北京影视圈,这样的“住房困境”太常见了。 徐峥刚到北京时住在朝阳公园附近的筒子楼,十几户共用一个水龙头;黄渤跑龙套那几年,在电影厂传达室的长椅上睡了大半年。 那时候演员们见面打招呼,除了问“最近拍什么戏”,就是问“房子找着了没”。 公共厕所不光是解决生理需求的地方,有时还是信息交换站,刘威就曾在排队时遇到《闯关东》的副导演,随口聊了几句,后来竟真的拿到了试镜机会。 刘蓓看着刘威被厕所折腾得够呛,不止一次提出帮他找带卫生间的房子,可每次都被刘威婉拒了。 他总说“住这儿挺好,离片场近”,其实心里清楚,朋友的好意不能当成理所当然。 后来刘威买房时,发现家里的冰箱彩电都是名牌,一问才知道是刘蓓偷偷置备的。 他打电话过去想把钱还了,刘蓓在那头笑骂“你要是再提钱,下次上厕所我就把你锁外面”,刘威听着电话里的笑声,突然觉得当年那些排队的尴尬,都成了这辈子最珍贵的回忆。 这对“厕所盟友”后来的合作越来越多,从《甲方乙方》到《手机》,片场休息时总拿当年的糗事开玩笑。 刘蓓会故意当着全组人的面喊“刘威,该上厕所啦,要不要我帮你占个座”,刘威就回怼“还是你先去吧,毕竟当年是你把我‘坑’进胡同的”。 工作人员听不懂他们的梗,只觉得这两位老演员感情是真的好,不像有些合作多年的同事,私下连句话都懒得说。 2021年刘蓓父亲去世,刘威正在外地拍戏,接到电话二话不说推掉所有工作赶回北京。 他在灵堂前陪着刘蓓坐了整整一夜,没有多余的安慰,只是递纸巾、倒热水,就像当年刘蓓默默帮他处理厕所门口的围观人群一样。 后来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刘威望着远处的胡同方向说:“当年她给我一个屋檐遮风挡雨,现在她需要肩膀,我当然得在。” 如今西四胡同的公共厕所早就改成了冲水式,墙上还挂着“历史风貌保护建筑”的牌子,偶尔有游客对着老照片感叹“原来明星也在这儿排过队”。 刘威和刘蓓偶尔还会一起回胡同看看,路过那个曾经让他“社死”的厕所时,两人总会相视一笑。 在这个交情说散就散的娱乐圈,能有个人陪你从茅坑前排到星光红毯,从青涩新人到行业前辈,这样的友谊,比任何奖杯都要沉甸甸。

0 阅读:128

评论列表

东方青琳

东方青琳

2
2025-11-28 12:06

刘威演过甲方乙方???不记得呢

夏之谈国际

夏之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