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700米高空之上,一名推着餐车的空姐突然冲到了驾驶舱前,用车子

夏之谈国际 2025-11-28 11:51:52

2012年6月,5700米高空之上,一名推着餐车的空姐突然冲到了驾驶舱前,用车子死死顶住舱门,随后飞身扑向了一旁正在燃烧的爆炸物。 当时机舱里的氧气面罩还没落下,哭喊声已经像被戳破的气球般炸开,谁都没想到这个平时笑着发饮料的姑娘会突然变成拼命的样子。 事情发生在天津航空GS7554航班上,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途中。 六名穿着黑色衣服的男人登机时就透着古怪,他们带着的“拐杖”比一般的要粗不少,几个人的座位还故意分散在机舱的不同位置,后来才知道这是早就计划好的控制阵型。 要不是后来警方复盘,普通人哪能注意到这些细节。 那根铝合金拐杖在他们手里变成了凶器,三十秒就拆成了七十厘米的金属棍。 “引爆装置已经启动”,这句话像冰锥一样扎进每个人的耳朵,虽然最后证实是自制的延时装置,但当时谁也分不清真假。 郭佳当时正在给乘客倒咖啡,听到动静她连手推车都没顾上停稳,直接推向了驾驶舱门。 这个30岁的乘务长不是第一次面对突发状况,2008年入职后每年四十小时的反劫机训练不是白练的。 她用方言广播说遇到气流颠簸,其实是在安抚乘客,同时通过内话系统给驾驶舱发了劫机信号。 本来想悄悄处理,后来发现根本藏不住,那团火苗已经在过道里窜起来了。 爆炸物滋滋燃烧的时候,导火索以每秒半厘米的速度缩短。 郭佳从三米外冲过去,侧着身子扑上去把东西压在身下。 事后检查她的制服,三分之一的面积都碳化了,还好航空制服的阻燃性帮她扛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这时候后排的三个退伍军人反应过来,用安全带织带拧成绳子就冲了上去。 乘客们开始自发组队,三个人对付一个劫匪,用毛毯裹住他们的头。 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没人带头,郭佳这一扑就像点燃了引线,把大家从吓傻的状态里拽了出来。 整个过程从暴发到控制住局面,总共用了不到二十分钟,但对机舱里的人来说,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这次事件后,郭佳获得了不少荣誉,她的制服现在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放着。 更重要的是,2013年民航局专门修订了客舱安保规则,乘务员在危急时刻可以使用必要的武力。 这些改变背后都是用惊险换来的教训。 现在坐飞机时看到乘务员检查应急设备,总会想起那个在高空中用身体扑向危险的姑娘。 如此看来,英雄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 郭佳连续三年在“障碍物利用”训练中拿A级,2011年还参与过暴雪备降救援,这些平时积累的专业素养,在关键时刻变成了保护大家的盾牌。 现在机场里偶尔能看到应急能力体验营,教乘客用手机充电线和杂志做束缚工具,这些都是从这样的真实案例里学来的经验。 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遇不上这种事,但知道有人在默默准备着应对最坏的情况,心里总会踏实些。 郭佳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就是觉得不能让飞机出事。 这种本能的反应,恰恰是专业训练刻进骨子里的结果。 毫无疑问,每个平凡岗位上的认真和坚持,都是在为安全添砖加瓦。

0 阅读:158
夏之谈国际

夏之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