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航海初期,欧洲人用橡木所建造的海船并不适合用来远洋航行,主要是木材干燥处理不

欣欣南宫钦 2025-11-28 15:35:44

在大航海初期,欧洲人用橡木所建造的海船并不适合用来远洋航行,主要是木材干燥处理不到位和后期保养不当所造成的。再加上海水的侵蚀和船蛆,所以当时欧洲的远洋海船寿命也就5~10年,就不太适合用于远洋航行了,直到中后期木材干燥处理到位和保养跟上后海船寿命可以达到50年。 大航海时代刚起步的时候,欧洲人特别钟情于用橡木造船,因为这种木头硬度高,弹性也不错,能扛得住海上的风浪。但实际情况远没那么理想,早期的船只在远洋航行中暴露出一堆问题,主要就是木材处理和保养跟不上节奏,导致船体容易损坏,寿命短得可怜。这不光影响了探险效率,还增加了航海的风险。橡木本身是好材料,但如果新鲜砍下来就直接用,里面的水分没干透,船造好后一遇海水就容易变形开裂。历史资料显示,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船队常常面临这种麻烦,船在海上没几年就得大修或报废。 具体说来,木材干燥是关键一环。橡木从树上砍下来后,需要自然风干好几年,才能把水分降到合适水平。早期船厂往往等不及,直接用绿木,就是新鲜木材,造成船体结构不稳。资料里提到,橡木风干到20%湿度时,厚度极限在2到2.5英寸,如果超了就干不透,容易在航行中出问题。加上后期保养不当,船员没定期检查和涂防护层,海水里的盐分就渗进去,加速腐蚀。海水本身对木头不算太腐蚀,但反复浸泡加上干燥循环,会让木纤维膨胀收缩,时间长了船板就松动。更要命的是船蛆,这种其实不是蠕虫,而是贝类动物,叫teredo navalis,专钻木头,在船底啃出通道,导致船体千疮百孔。历史记录显示,这种船蛆从古代就祸害木船,在大航海时代传播得更广,因为船只全球跑,把它带到新地方。 这些因素加一块,早期的远洋船寿命一般只有5到10年。比方说,哥伦布那时候的船队,航行没多久就得回港修补,因为船蛆和腐蚀太严重。资料指出,船蛆能让船的木结构快速弱化,甚至直接导致沉船。千年来,它毁了无数木船,直到19世纪钢船普及才缓解。早期欧洲船厂没意识到这些,保养就是简单擦洗,远不够用。所以,那时候远洋航行风险大,船不耐用,探险家得频繁换船,成本高企。 到了中后期,情况慢慢变好。17世纪开始,船建造技术进步了,木材干燥时间拉长到几年甚至十年以上,确保木头稳定。保养也上道了,用铜板包船底防船蛆,这是18世纪后期的常见做法。铜能杀灭船蛆幼虫,还防污垢积累。历史资料显示,这种改进让船寿命延长到40到50年。有些战舰服役几十年还能打仗,比如英国海军的船,在维护到位的情况下,能撑过多次战役。橡木的优点这时才发挥出来,它密度高,能弹开炮弹,相比热带木头更可靠。热带木生长快,但密度低,容易被炮弹打穿,碎片还伤人。 橡木在船建造中的地位越来越稳,但资源有限。18世纪,一艘74炮战列舰得用2000多棵百年橡树,这就有了“百年海军”的说法,因为树长成得百年。欧洲森林砍得差不多了,国家开始管资源。英国从北美进口橡木,海军到处找木材。拿破仑时代,这问题更突出。他相信未来霸权在有木材储备的国家手上,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那俩地方森林多,能建大舰队。资料显示,拿破仑确实重视海军木材,视北美和俄国的资源为战略优势。这观点有道理,因为海军实力靠船多,而船靠好木头。 丹麦的例子挺典型。1807年哥本哈根战役,英国海军轰了丹麦舰队,丹麦为重建海军,种了9万多棵橡树。这些树混在落叶松和云杉间长,确保直而高,到2007年才成熟。但那时木船过时了,丹麦政府2003年就通知不用了,现在那些树用于其他。类似情况在其他国家也发生,瑞典19世纪初在岛上种30万棵橡树,本为造船,现在成生态资源。 总体看,大航海时代船建造从粗放到精细,是技术积累的结果。早期问题多,寿命短,不利远洋;后期改进后,船更耐用,推动了殖民和贸易。橡木始终是主力,但管理不当就白搭。船蛆这祸害,直到铜板和铁船出现才控制住。历史教训是,资源和维护决定成败,国家海军发展离不开长远规划。

0 阅读:60
欣欣南宫钦

欣欣南宫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