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聪明!河北石家庄,天气变冷后,一男子突发奇想在院子里花1000多块钱搭了一个阳光暖棚,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棚外的水都结冰了,棚里面最高却能达到30多度,网友:这不会有味道吗? 11月下旬,石家庄气温降到零下,户外水管开始结冰。该男子看家里老人舍不得开暖气,总裹着厚棉衣缩在沙发上,便自己买了钢架和透明篷布,花两天时间在院子里搭出这个暖棚。 暖棚搭好当天,他在棚内棚外各放了一支温度计。次日早上查看,棚外显示零下2度,花盆边缘结了薄冰;棚内温度计指向28度,老人进去坐了十分钟,就把外套脱了。 现在每天上午,一家人会搬桌子进棚里吃饭。阳光透过篷布照下来,碗里的粥凉得慢,老人说“比屋里暖气还舒服”。棚里还放了老人养了五年的兰花,之前每年冬天都要搬进屋,今年不用折腾,叶片比往年更绿。 有网友在视频下留言,问“棚子不通风,会不会闷出味道”。男子随后拍了补充视频:棚子侧面留了两个拉链口,中午温度高时拉开透气,既能散湿气,又不会让棚内降温。 还有网友算成本:当地暖气费一个冬天2000多元,这个暖棚只花1000多,不仅能给人取暖,还能保住院子里的花草,“比交暖气费划算”。男子回应,自己本来只是想让老人舒服点,没想到顺带省了钱。 近期多地降温,不少网友分享过冬小技巧:有人用泡沫箱给菜苗保暖,有人在窗户上贴塑料膜。但这个暖棚的实用性更高——不用插电,全靠阳光聚热,老人待在里面不闷,花草也能正常生长。 我认为,这个暖棚火起来,不是因为多新奇,是它戳中了普通人过冬的痛点:既想省钱,又想让家人舒服。很多人冬天纠结暖气开不开,开了费钱,不开冻人,这个办法把“晒太阳”变成了可利用的取暖资源。 前几天看到邻县有户人家模仿这个做法,在阳台外搭了小暖棚,用来放家里的多肉,效果同样不错。还有人提出,可以在暖棚里加个小风扇,中午帮忙循环空气,进一步提升舒适度。 目前该男子的视频在本地平台已经有10万+播放,不少人私信问他篷布和钢架的购买链接。他说,自己只是随手分享,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能帮大家解决点过冬的问题,挺开心的”。 现在北方多地进入严寒模式,暖气费、电费成了不少家庭的支出负担。这个暖棚的思路,给了大家一个新参考:不用依赖电器,借助简单材料就能把自然热量留住,既省钱又实用。 有人担心暖棚晚上会降温,男子说,晚上他会在棚子外层再盖一层厚布,能保住部分温度,老人偶尔晚上进去坐一会儿,也不会觉得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