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脾脾,别称:仓廪之官(藏谷越仓、藏米越廪),也叫气血化生之源。脾为五脏之源。中医脾不是“脾”,它是一个无型体。西医的脾,是解剖上的脾,有型有体, 而中医的脾不仅有解剖学上的意思,还包含着功能学上的意思,它包括了脾胰等器官的功能;西医的脾是一个最大的淋巴器官,有造血、储血、虑血、净血、免疫功能,与消化系统关系不很大。而中医上的脾是消化吸收,疏散水谷精微的作用,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升清、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可见它还包含胃、胰、大小肠的功能,脾为人体气血化生之源,人体赖以生存的气和血,是由脾转化的水谷精微所生成,都来源于脾,所以,为后天之本。它与肾相对,肾为先天之本。1.脾的特性。第一个待征是脾喜燥恶湿,湿邪非常容易伤脾,湿邪一但伤脾,脾就被困住了,就不好好干活了,所以要采取燥湿醒脾,把它唤醒,脾的第二个特征是气往上升,与胃相对,胃是往下降的。2.脾的属性。阴阳属相它属阴;五行的属性,脾属于土。3.生理功能。①是脾主运化,运是运输、化是化生,是脾把水谷化成精微(精华和微小营养物质),然后再运到身体所需要的部位,发挥它的营养作用。现在人们吃进的水谷多了,化生的精微也多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酯、高血糖,而这些也是精微过多所引起的。②脾主升清,把精微运送到上焦,头、肺、心等,去营养这些部位,如果脾气不足,升清受阻,就会出现头晕,面色黄暗,心慌不适等。脾气向上的作用可以托起脏器,否则就会出现脏器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③脾主统血,脾统摄着血液,让它在脉管里正常循环,不要跑出外。一但统血功能受损,脾气虚弱、脾不统血,就会出现牙龈出血、吐血、咳血、鼻出血、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女性月经不调崩漏等出血现象。④脾主四肢,脾主四肢的运动,脾被湿困,就会出现不想动,下肢沉重等感觉,只有四肢运动才能排除湿气。4.脾与其它脏器的关系①脾与心脏。脾的运化升清不好,心脏出现缺少营养,心血不足,就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心血不足,运行缓慢,不通则痛,就会出现西医的心绞痛、心肌梗塞。②脾与肺。主要是痰湿问题,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不能运化痰湿,就会造成痰在肺内储存,形成咳嗽、咳痰,久治不愈。肺病的治愈有待于脾的运化功能恢复,肺才会好起来。③脾与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相互补充。肾主水湿,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虚时,无力运化水湿,就会出现湿邪下降到肾,形成下肢的水肿,颜面的水肿等。④脾与肝。肝藏血,脾运化精微生血,肝气郁结就会影响脾,而脾功能不好,就会影响化生血液,造成气血不足,形成肝血夸损。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气就会横犯与脾,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胸胁胀痛、身倦乏力、腹胀叹气、食少嗳酸、腹胀腹泻等,但治疗胃肠的药不管用,需要解决肝的问题、脾的问题。 淄博·广成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