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还有救吗?

新洞察 2024-01-24 09:53:21

深陷债务危机的碧桂园,开启了疯狂甩卖的节奏。

1月22日,碧桂园发布公告,一口气把在广州的5大优质资产项目作价甩卖。其中包括公寓、酒店、办公楼及商业等多种物业资产,出让总价高达38.18亿元。

本次资产转让要求非常宽松,只要是中国境内外注册成立、合法存续的法人、非法人组织或自然人,就可以参与。说得再直白点,只要给钱,碧桂园就卖。

碧桂园的割肉自救,可以说是迫不得已。

2023年8月,碧桂园两笔美元债1.6亿元利息到期未支付,扯开了碧桂园资金流动性紧缺的大幕。

然后,碧桂园实控人杨惠妍搞了个骚操作,将手中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合计64亿,捐给香港的国强公益基金会。

而这个香港基金会的实控人,正是碧桂园的创始人,杨惠妍的老爸杨国强。

这种作死般的试探,在9月份许家印被抓后,彻底偃旗息鼓。

监管部门的态度很明确,“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谁要学许皮带躺平,自己掂量掂量。

于是之前一直“买买买”的碧桂园,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

碧桂园先是紧锣密鼓地把150亿境内债展期给搞定了。

然后将持有的广州亚运城项目26.67%股权出售给中海,总价约12.9亿元。

然后与万达商管、珠海万赢签订协议,以30.69亿元的价格转让其所持珠海万达商管股权。

同时碧桂园对公司架构也进行了调整,14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新区域,取消所有高管配车,高管体检报销、免费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而且把董事的月薪统统降至1万元。

……

然而,碧桂园的种种自救行为,在1.6万亿的总负债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1月16日,碧桂园宣布委聘毕马威担任境外债务重组主要财务顾问,结果后脚就爆出来欠税的问题。

1月18日,佛山税务局曝光碧桂园欠税1403万余元,欠税税种为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要知道佛山可是碧桂园集团的总部,如今被佛山市税务局曝光欠税,这种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操作,与当年广发银行收回恒大贷款何其相似?

总而言之,碧桂园的问题很大、很急,不得不拿手里的优质资产去换筹码。

不仅碧桂园,其他各大地产商日子也不好过,就连行业模范的万科,今年也在借新还旧,高情商的说法叫“延期去杠杆”。

还有前段时间的万达也在甩卖,去年刚把公司赚钱的万达电影卖出去,今年又直接转让了大城市的10座万达广场。

要知道万达广场作为商业物业,一般都是各城市的地标性商业综合体,行情好的时候出租率能够达到98%,靠收租就能拿到稳定的现金流。如果不是迫于400亿的债务违约压力,傻子才会甩卖这么优质的资产。

曾经中国房地产的巨头们,现在沦落到割肉保命的地步,实在让人唏嘘。

不过挣扎总比放弃要好,砸锅卖铁自救也要扛住,虽然难但起码没摆烂,想想隔壁恒大捅出2万亿的大窟窿,还得别人替他擦屁股。

回首看房地产行业这几十年,实在是太过魔幻。但魔幻的背后,其实是最简单的杠杆游戏,谁越能举债,越能拍地,谁的纸上财富增长就越快。

所谓的商业地产,本身的收益其实并不高,真正值钱的是地价。

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公司大肆举债,不计成本疯狂拿地,为什么?

因为有预售制,它们可以把高杠杆高周转游戏玩到极致,只要拿到预售证,就可以极短的时间把杠杆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在房地产上行周期,这种玩法没问题,高杠杆带来了夸张的财富放大效应,让几位房地产大佬轮番坐上首富的宝座,各领风骚三五年。

但这种游戏玩下去的前提是,各个环节不能太贪。

当房价和地价带来的溢价收窄的时候,还拼了命想把杠杆转移到老百姓头上,却忽视了居民财富的增长是需要时间的,敲骨吸髓的恶果就来了。

各大房企的现金流危机,本质就是预售制信用的崩溃,当你没有信用可言的时候,市场的反噬就在转瞬之间。

对于普通老百姓,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擦亮眼睛,避免成为烂尾楼的接盘者。

-END-

1 阅读:24

新洞察

简介:有温度,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