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失业率“剔除”在校学生,该怎么看

冯海宁 2024-01-24 18:06:50

国家统计局官网17日发布《关于完善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有关情况的说明》。根据该情况说明,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增加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当天公布的2023年相关数据显示,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

近年来,有关“青年失业率”的话题多次引发关注。从去年8月份开始,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暂停发布。当时给出的官方解释是: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统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劳动力调查统计也需要进一步健全优化。随后各方期待完善后的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如今不但发布了根据新制度统计的相关数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还发布了关于完善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有关情况的说明。

之前,每次发布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率广受瞩目。当青年失业率数据不够理想,不免出现各种猜疑,但实际上,之前发布的青年失业率数据并不十分准确,原因是统计数据中包括了大量在校学生。虽说这部分在校学生无论是兼职打工,还是提前“预定”就业单位并上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就业”,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在校学生并不是真正就业,也就不存在真正失业。

原因是,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或者说“主业”仍然是学习并完成学业,其在校期间的兼职打工、提前工作,只能算是“副业”。如果继续将在校学生纳入青年调查失业率,必然会导致数据“失真”或者说准确性存在争议。因为在校学生不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不能算是正式就业,既然如此,统计、发布劳动力失业率时,就应该将在校学生“剔除”掉,以确保统计方法更科学,统计结果更精准。

如果在校学生继续纳入青年失业率统计,由于16岁以上在校学生数量庞大,就业或者失业很难界定,就会拉高失业率,不但会误导就业政策决策,也会影响青年群体对于就业的信心;不仅会对用人单位制定招聘计划产生误导,也可能“带偏”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可以说不良影响极大。而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剔除”在校学生让统计结果更准确,对政策决策、就业信心、招聘计划、就业服务等方面意义更大。

根据情况说明,今后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增加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前者,能更精准监测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人的就业失业情况,后者,能更完整反映青年从学校毕业到稳定工作过程中的就业失业全貌。相比之前的青年调查失业率统计,无疑是一大进步。做出如此制度改革,是听取建议、深入研讨、实地调研……充分考虑国情后所做的调整。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剔除”在校学生后发布的劳动力失业率,在为社会各方决定决策提供精准参考的同时,有关方面也不能忽视在校学生的兼职情况、就业联系情况等,能否对此进行专门统计,并单独公布统计结果,也值得考虑。因为通过这种统计结果,可以观察在校学生的兼职比例、对待就业的态度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在校学生、拟毕业学生的接纳程度,这对在校学生、高校等方面也要参考意义。

0 阅读:0

冯海宁

简介: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