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皇后是何结局?陈氏长门终老,卫氏自尽,李氏临终不见帝

醉风文史 2024-03-06 23:59:07

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坐在皇帝身边接受天下万民的朝拜,在皇权至上的统治中,皇后之位也是众多权贵家族争相追逐的目标。

一旦家族女儿成为皇后,整个家族都会因此受益,若是皇后产下皇子,那么皇子的身份便是嫡子,按照宗法制来讲,未来有很大可能继承皇位,如此一来,皇后家族的地位也将得到质的提升。

不过,皇帝一开始也是无法自主婚姻的,其原配正妻大多都由父母指定,而皇后的选取标准也是以品貌端庄、贤淑有德为主,所以相貌方面自然也就差强人意,比不上以色侍人的宠妃。

贵为皇后者一旦失宠被废,其结局将会无比悲惨,或被幽禁,或青灯古佛,了度残生,或被勒令自尽,比如汉武帝的原配皇后陈氏,被废后独居长门宫,最后郁郁而终。

孝武陈皇后,长门宫终老

陈皇后是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汉武帝刘彻的原配皇后。

由于刘嫖是拥立刘彻登基的大功臣,再加上陈皇后本人生性善妒,她独宠于汉武帝后宫,可惜她始终未能生子巩固后位,导致刘彻对她的宠爱慢慢衰减,以至于被废黜,退居长门宫。

据说陈皇后曾经花费百斤黄金给司马相如和其妻卓文君买酒喝,借此求取一赋挽回刘彻的心意,这便是名作《长门赋》,赋中写满了陈皇后幽居长门的心伤凄凉。

此赋序言中说,刘彻看完此赋后非常感动,与陈皇后旧情复燃了,可在史书记载中,陈皇后并未重新获得刘彻的宠爱,而是在长门宫中寂寞凄苦地生活十几年后,于郁郁中去世。

陈皇后被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失宠,只要失去皇帝的宠爱,那他就有一百种,一千种理由废后,诸如无子、善妒,亦或是巫蛊。

刘彻将宠爱从陈皇后身上转移到卫子夫身上,这让本就有些骄纵的陈皇后彻底失去了理智,如果说刘彻只是图一时新鲜,那陈皇后还能忍,毕竟卫子夫进入宫中后,就被刘彻遗忘到了脑后。

若不是刘彻突发奇想选择放一批宫人出宫,他或许永远也不会想起卫子夫,但哭得梨花带雨的卫子夫毕竟见到了刘彻,不久后,宫中就传出卫子夫怀孕的消息。

这对陈皇后打击极大,嫁给刘彻已经十余年,期间她想尽办法也未能怀孕,她日思夜想而不得的美事,竟然让卫子夫这个贱奴轻易得到,这让陈皇后如何不发疯?所以陈皇后又哭又闹,搅得刘彻不胜其烦。

皇帝都是无情人,陈皇后无疑是在一点点消磨刘彻那本就所剩无几的耐心,最终在得知陈皇后竟然敢用压胜之术,施用“妇人媚道”邀宠后,刘彻下发了一道废后诏书。

代表皇后权力与身份的玺绶被收回,陈皇后移居长门宫,十多年夫妻情分到此终结。

卫子夫,因巫蛊之祸自尽

陈皇后被废两年后,卫子夫为刘彻诞下第一位皇子刘据,要知道刘彻此时已经二十九岁,皇子的出生令他欣喜若狂,这不仅代表着他有生儿子的能力,还代表着大汉朝后继有人,他的皇位能坐得更稳了。

卫子夫母凭子贵一跃成为大汉朝最尊贵的女人。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子夫得以册封皇后,她娘家人也尽享殊荣,长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二姐与陈掌有私,刘彻便让陈掌显贵;卫青则被刘彻提拔为太中大夫,后来更是娶了昔日女主人平阳公主。

卫氏一族因卫子夫而显贵,但卫子夫却始终小心谨慎,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皇后的职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卫子夫的容貌魅力已经不比当年,刘彻对卫子夫的兴趣也日渐衰减。

所幸,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是太子,即便刘彻很宠爱王夫人、李夫人以及钩弋夫人,只要卫子夫不犯大错,他也不能随意废黜皇后。

卫子夫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吸取了前任皇后陈氏的教训,对刘彻宠爱的几位后妃从不表露嫉妒之相,而是以温良恭俭的大妇形象兢兢业业操持后宫事务,让刘彻不必为后宫琐事忧心。

正是因为这一点,尽管刘彻换了不少新欢,但他始终没有动过废后的心思,但随着霍去病、卫青相继病逝,卫子夫以及太子刘据失去强有力的靠山,危机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巫蛊之祸爆发,为了帮助儿子度过劫难,卫子夫同意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驾以及长乐宫卫队,取武库兵器,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最终江充被杀,巫师被烧死。

巫蛊、兵权,这无疑触动了刘彻敏感的神经,他派兵镇压太子,刘据因寡不敌众战败出逃,与此同时,刘彻派人收回卫子夫手中的皇后玺绶,卫子夫眼看事情已到了这种地步,遂自杀身亡。

孝武皇后李氏,临终不肯见武帝

不管是陈皇后还是卫皇后,最终都没有资格配祭汉武帝宗庙,实际上,真正在武帝宗庙中配享祭祀的是李夫人,霍光辅政时,依照汉武帝的平素意愿,追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

李氏出身低微,原本是以歌舞为职业的艺人,后来其兄长李延年犯法受宫刑,到宫中养狗,在养狗过程中,精通音律歌舞的李延年获得刘彻的赏识,常常为刘彻表演歌舞。

成语倾城倾国就出自李延年为刘彻的一次表演中,也正是因为这次表演,其妹李氏得以进宫服侍刘彻。刘彻对“妙丽善舞”的李氏极为宠爱,后来李氏还为刘彻生下儿子昌邑王刘髆。

李氏也是一位活得通透的女子,这种特质在一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李氏病重之际,刘彻带着关心看望她,但李氏却蒙着被子不让刘彻见到她的面容,只是将儿子和兄弟托付给刘彻。

刘彻很是生气,坚持要见李氏一面,但李氏只是转过脸叹息流泪,李氏的举动令刘彻很不高兴。

刘彻离开后,有姐妹问李氏为何这样做,李氏的回答充分体现她的聪慧:“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李氏之所以不愿让刘彻看见她憔悴的面容,是想将最美的容貌留在刘彻心中。

李氏看透了帝王的爱情,她本就是因为姿色得宠于刘彻,当姿色不再的时候,刘彻就不会宠爱她,宠爱减少自然也就不会对她的儿子、兄弟有所照顾。

若是不见,刘彻心中的李氏还是当初那个姿色绝伦的女子,即便李氏死了,想到她,刘彻仍会心生悸动,怀念曾经美人在怀的日子,留住了刘彻的思念与宠爱,李氏的家人自然会得到照顾,从这点看来,李氏无疑是个聪明人。

0 阅读:70

醉风文史

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