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碎片化愈演愈烈,世界会回到“冷战”时代吗?

罗sir职话 2024-05-11 21:00:25

当全球化变成碎片化,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分裂。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发出警告,她周二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指出,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俄乌冲突等事件,导致了冷战以来从未有过的方式扰乱了全球贸易关系。

戈皮纳特说:“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以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关切指导来决定与谁进行贸易和投资,这将导致各国越来越多地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毫无疑问,这让我们越来越多地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

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分裂的时候,贸易碎片化往往意味着“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正在被重塑,而对我们来说,要彻底适应这一关系的转变,也无疑是困难的。

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上升,华盛顿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也正在不断加大对我国的贸易限制和制裁,与此同时,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新的摩擦和分歧也日益加深。

而俄乌冲突让西方在某种时刻意识到:过去的全球化贸易并不能改变发生战争的冲突和风险,这也迫使了西方更多保守主义的上台,而这才是最危险的。

分歧是如何发生的?

一开始可能真的只是经贸问题,例如特朗普在任时,单方面对我国价值3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这是中美关系所面临的第一重考验。

后来双方经过多轮谈判,该阶段的贸易关税才暂时落下帷幕,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到今天,拜登依然延续着特朗普时期对我国加征的关税;除此之外,芯片卡脖子、美财长耶伦提到的“友岸外包”,以及欧盟所提到的供应链的去风险,这些都客观上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我国的经济主体依然还是出口主导型,这也导致一旦欧美市场的关税壁垒持续加码,那么就会对我国数亿的制造业工人产生巨大影响,这也体现在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上。

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寒冬,进厂薪资不再那么高了,甚至就连加班也变得更少,这一切的源头,可能需要我们追溯到特朗普时期。

但在那之后,俄乌冲突和新冠病毒,都加剧了全球化贸易的碎片化,也就是所谓的割裂。

对欧美来说,它们换供应链的迫切动力源自俄乌冲突和新冠病毒这两件黑天鹅事件,新冠病毒让口罩这类物资变得短缺,过去口罩这类物资一直都是由中等收入国家生产出口的,但新冠病毒导致的口罩物资紧缺,欧美市场在一开始都面临医疗物资的短缺,这也引发了它们对一些关键领域产业回流的反思。

再然后就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也是类似的情况,在极端条件下,一旦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发生冲突,那么供应链问题可想而知,一定会受制于人,这是站在欧美角度所进行的全球供应链的重塑。

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远在市场原则之上,这也是今天贸易变得碎片化的根本原因。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对世界各地都有影响,2022年和2023年全球各国出台了高达3000多项贸易限制,比2019年增加了三倍以上。

贸易变得越来越分裂,背后往往也意味着世界变得更分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当今世界分为三个大的国家集团,其一是站在美国一边的一群国家,其二是倾向我国的一些国家,剩下的就是不结盟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戈皮纳特表示,中美两大集团之间的贸易量与它们各自内部的贸易量相比开始下降,美国集团主要包括欧洲、加拿大和新西兰;而倾向于我国的则有俄、厄立特里亚、马里、尼加拉瓜和叙利亚。

而自从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中美两个集团国之间的贸易量已经减少了大约12%,外国直接投资更是下降了20%。

这也说明,安全问题已经俄乌冲突变成了房间里的大象,一切都以安全为优先级,随之而来的就是贸易下跌,外国直接投资下跌。

以我国为例,随着和欧美关系日益紧张,我国遭遇了西方对华投资大幅度下滑的严重困境;其中2023年外国直接投资断崖式下跌,这种局面到今年仍未完全好转,今年前三个月,流入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锐减26%。

虽然目前的世界经济碎片化还没有发展到冷战的水平,但戈皮纳特也指出,其潜在的影响力要大得多,这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要大大高于冷战时期。

如果这些贸易壁垒不能得到修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在发生极端碎片化的情况下,全球GDP将要付出的经济成本可能会高达7%,在碎片化程度较为温和的情况下,全球GDP也将会减少大约0.2%。

随着贸易壁垒的加深,货币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美两个集团相比,它们在世界贸易融资支付系统的货币结构中的占比变化明显,自从2022年初以来,我国以美元计价的贸易融资支付比例减少了,但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融资支付比例却翻了一倍,从原来的4%提高到8%。

这一数据也表明,我们正在努力克服对美元的依赖,尽管这个占比依然较低,但总算是向前迈出了一步。

随着全球贸易的碎片化持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得益于此的经济体,例如墨西哥和越南,这些国家都和我国和美国保持了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美国对我国施加的贸易关税。

这也让国内越来越多的投资流向这些国家,以规避高昂的贸易关税壁垒。

尽管今天全球都在竭力避免“冷战”这个词汇,但在本质上,分歧的加深似乎在短期内很难缓解,竞争变成了常态化,甚至成为欧美写进蓝皮书的战略。

严格意义上这不叫冷战,但新的竞争格局却正在形成。

服装、义乌百货、华强北电子都是低利润产品,欧美可能没有那么在乎,他们的人工成本也难以覆盖这些领域。但在汽车、清洁能源和高端电池上,欧美的态度可能也是非常坚决的。

除此之外,对我们来说,随着房地产行业开始下行,我们也迫切需要“新三样”来取代房地产,成为刺激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口。

从这个角度来看,竞争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还有产业重叠和分化上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我们的产能进一步增加,分歧可能还会持续。

而在这个过程中,关税可能会如影随形。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5 阅读:61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