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揭开神秘面纱:磁山文化消失之谜终于解开!

船长卡戎 2024-04-17 07:27:53

1972年的冬天,河北省磁山村的村民们正在村东的一块台地上挖水渠。突然,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沉睡了8000多年之久的“原始村落”。这个发现让村民们感到非常惊奇,他们可能已经揭开了黄河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序幕。

磁山遗址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留下来的房子。那时候,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跟着水草来回跑,而是稳定下来,在一个地方住下来。他们开始种庄稼,主要种小米,同时还会种一些其它的庄稼。除了种庄稼,他们还会出去采集食物,比如摘些果子、挖些植物的根,或者到河里去打鱼。在这个原始村落里,人们还养了家猪、家狗,甚至可能已经有了家鸡。你知道吗,鸡可是很有可能在中国就被人类驯化了,就在磁山。他们可能还种了核桃,因为我们在遗址里发现了核桃的种子。

“磁山文化”是河北省独有的考古文化,但是这个文化的来历和那些早期人们突然消失的原因,一直让专家们很困扰。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是磁山遗址,可是它之前的文化呢?我们很难找得到。而仰韶文化和磁山文化之间,隔了很久很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没有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发现了一些磁山先民使用的古老。其中,石磨盘和石磨棒可能是用来脱粒的,可以把庄稼的颗粒磨掉。而陶盂和支架等则是用来做饭的器具。有些人认为这些工具所在的遗址应该是墓地,因此这些工具是随葬品。但是,经过考古学家们的挖掘,并没有发现任何人的遗骨或墓葬的痕迹,反而是找到了很多鸟骨、兽骨等化石。

也有人认为这里是磁山人的居住区和粮食加工地。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居住区的遗址,只有两座房屋遗址。而且,如果是加工粮食的地方,那么工具所在的坑洞应该会比较大,这样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劳作。但是,这些坑洞的面积都比较小,有的甚至只有2平方米。

最后,有些人认为这些组合工具是用来祭祀的。他们认为这些工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起来,用来祭祀某个神或表达某种崇拜。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呢?

因为7000多年前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和我们现在差别很大,我们很难去想象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找到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想法。

直到2019年4到5月,国际权威期刊《Nature》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相继发表先后刊登两篇论文,表示已揭开汉藏语系的起源之谜。两篇文章都指出,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给了我们一些线索。

“语系”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者根据各种语言的亲戚关系来分的类。汉藏语系是其中之一,使用者人数非常多,包括汉语、藏语、缅甸语、彝语、壮语等。研究汉藏语系的起源不仅能增加对语言学的了解,还能让我们知道古人类是怎么迁移的。

复旦大学的一些专家和国外的合作者在《Nature》这个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认为汉藏语系的起源和演化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发展有关。他们还认为,汉语语族和藏缅语族在大约5900年前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另外,法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的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认为汉藏语系起源于9000年前种植粟米的农业人口。这些人生活在磁山文化晚期和仰韶文化早期,主要在黄河流域生活。

根据考古学和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现在普遍认为汉藏语系起源于桑干河流域的磁山文化。大约在6200年前,这些人向北迁移,这与语言学上汉藏语系的第一次分化时间相吻合,形成了红山文化。大约5300年前,红山文化南下与仰韶文化相遇。这使得仰韶文化的上层阶级不得不向西迁移,成为了今天藏缅语族人群的源头。这是汉藏语系的第二次分化。

5300年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许多考古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向西迁移了;安徽的凌家滩文化被夷为平地;南边江浙的崧泽文化被终结,变成了良渚文化;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屈家岭文化。有些人认为这些变化都是因为红山文化的南下引起的连锁反应。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么这个时期可能就是古书中提到的轩辕黄帝的时代。

北方族群与南方族群展开了一场农业文明的奇妙交汇。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畏艰难,不惧挑战,最终融合成为一体,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农业文明的壮丽史诗,让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辉煌。

0 阅读:4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